“您家的北陽臺沒有什么陽光,但是也算得上明亮,您種這個(石竹康乃馨)剛剛好。”
“您家那房前屋后,只要是有土地的地方,見縫插針地種都能把它(太陽花)種出花來。”
今年39歲的周昆自稱是“拈花惹草”的男人,他在網上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的形式分享種花的小知識——春天萬物復蘇,只要是花,往土里一扔就能活;夏天以長葉子的為主;秋天種各種球根花卉,百合、朱頂紅、風信子、郁金香;冬天種年宵花、雪柳,全都是應季的植物。

周昆在抖音電商直播銷售花卉產品。 受訪者供圖
人們在他的短視頻和直播間看他種花,也詢問各種問題,“葉子黃了怎么辦?”“不開花什么原因?”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解,幫助更多的人種植花卉,“也許未來有一天,花卉會像烘焙、紅酒、咖啡一樣,成為一種非常大眾化的消遣活動。”
春天該種花了
每天早上九點多,周昆就會驅車來到離家十公里外,位于北京城北的一個小院內,“照顧”他的花花草草。
周昆租的這個院子里種了超過五百株花,“每天給這些花澆一遍水,就得耗費半天的時間”。每一種花澆水的方式都不一樣,此外還要根據花葉的生長情況修剪、施肥等。

周昆在澆水。 受訪者供圖
植物越冬不是件容易事,不同的植物適應不同的溫度。室內的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上,放著一些不耐寒的植物,有綠植和頂著紅花的朱頂紅;房子后面搭了一個簡易的溫室棚,里面的溫度在10攝氏度左右,有開著黃色小花的菊科植物、頂著小個粉色花骨朵的迷你玫瑰;露天的土地上則是一番“冬景”,灰色的土地上露出一點點黃色的“草”,這里種的是能在北方過冬的植物,“根都活著呢,等到了四月,這些花都會重新冒芽。”
院子租了兩年,花越種越多,每到春天,院子就滿是芬芳。晚上在附近遛彎的人都紛紛過來拍照,或是討教一兩個養護花草的小知識,“人們都喜歡美麗的東西,只是不少人都有把花種死的經歷,就敬而遠之了。”
這個喜歡“拈花惹草”的中年男人,如今把興趣做成了事業,在抖音上帶著600多萬人一起“玩花卉”。
“闖關東”
2007年,周昆從北京林業大學草業科學專業畢業。他回憶,當時“林業”是一個冷門的專業,“也說不上是熱愛,考上了,就去讀了。”
畢業后,周昆在《中國花卉報》當記者。九年后,他覺得那是一份“能看得到頭的工作”,白天去報社上班寫稿子,晚上就回家陪孩子,“每天周而復始”。
當時,新媒體平臺剛剛興起,他就利用自己做記者時積累的知識,在今日頭條發圖文,講“紫薇有多少個品種”“市面上常見的有毒植物”。他發現,這些內容帶來的收入還不錯,堅持創作,每月有近1萬元的收入保底,他決定辭職,全職做新媒體。
家里人反對的聲音很大,他辭去的是一份父母、妻子認為穩定的“鐵飯碗”。他辭職后近一年的時間,岳母都認為他沒有工作,在家閑逛。
“收入”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妻子當時也會忍不住問他,兒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學費哪來?
但很快,抖音的出現讓他找到了新的賽道和收入來源,并極大地改變了他的生活。周昆在抖音注冊了賬號@坤哥玩花卉,把曾經的圖文創作轉換為短小精悍的短視頻,反響很好。此時抖音電商逐漸興起,積累了一定“干貨”內容的周昆擁有穩定的粉絲群,有商家找他,讓他幫忙推銷產品。雖然沒有接觸過帶貨這一行,但周昆一琢磨,發現這和花卉產業記者的工作內容差不多——過去他的核心工作就是幫助企業找到買家,促進交易,現在則是直接從商家到消費者。
第一次賣的是月季,他像往常一樣,在視頻里講解如何種植,只是掛上了商品鏈接。那一次他賣了一百多單,“商家是我的朋友,我們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態賣的,沒想到能賣那么多。”

周昆在家中拍攝。 受訪者供圖
但他卻有了“闖關東”的感覺,“當時的短視頻平臺是新行業,誰也不知道第二天會是什么樣子的。就好像一片平原沒人種,我種什么就能長出什么。”
像綠植一樣
來抖音后不久,他遇到了創作的瓶頸期——把市面上比較暢銷的一些植物都講過了,他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樣的內容了,“我也不愿意抄襲自己”。
周昆決定換一種思路,講自己的故事,記錄自己的園藝生活。在他的院子里,常春藤上有白網是被紅蜘蛛“霍霍”了;每次下完雨,種的花都會得一場病……“我遇到的問題,網友們可能也都會遇到。把花養死也是常有的事,不可能面面俱到,就像打游戲,這把打輸了,再來一把就好了。”
有粉絲說,周昆更像是鄰家哥哥,在擺弄自己的園子,講自己種植的經歷、遇到的問題,這些也都是他們的問題。
為了種好花,解答網友的疑問,周昆學習了新的知識,“我講的技術其實都不是我創新的,早在幾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人們就在使用了,我只不過是用自己的話演繹出來,用自己的花給大家做示范。”
比如,早些年他自己種梔子花時,也不懂,用的是黃泥巴土,“倍兒硬,咚咚咚,敲都敲不碎的那種,水根本澆不進去,一養一個死。”
后來他知道了,要用“草碳土”。日常創作中,他會把自己種花的經驗整理成短視頻,再掛上相關產品的鏈接。這類帶貨視頻有理有據,省去了用戶搜索商品的煩惱,即使有“植入”也很受歡迎,銷售成績也相當不錯。他也樂于為大家介紹這些養花的“作弊工具”,“比如有的肥料可以幫助植物修復根系,新手花一點時間種出的花可能和老手花很多時間一樣,降低了新手的種花難度,這個東西就有市場價值。”
他在內容創作和帶貨上的原則始終沒有變,依然堅持親自嘗試,用事實說話。商家找他推薦商品,他會去側面打聽一下店鋪老板靠不靠譜,再看寄過來的商品質量,“看葉子,有沒有病蟲害;看根系,有沒有長好。”將這些花種在自己的院子里,看自己能不能養好,再決定要不要推薦給粉絲。

周昆抖音直播間截圖。受訪者供圖
2月8日下午,周昆作為優質創作者代表,受邀參加了抖音電商“尋找同行者·優質內容分享專場”。基于在抖音電商上的內容創作經歷,他講了四點洞察,其中一點是“真誠就是最大的套路”。周昆表示,曾看過一些達人弄虛作假,夸大肥料的作用,而他不愿這么做。“如果用這類視頻帶貨,人家用了以后根本沒這效果,那不是打自己臉嗎?長久下來也不會有人再相信你了。”周昆在現場表示,“我賣的花花草草,土壤肥料都是我自己用的,大家看到我用這些方法、材料,把花養得這么好,自然就會下單。”
周昆還在現場介紹了另一條帶貨經驗:專業的內容通俗地講。周昆說,有一次,他在描述一款除蟲劑時說:“這是一款具備觸殺性、胃毒性和內吸性的殺蟲劑。”網友在視頻底下留言:“請你說人話。”于是,他換了一種表達方式:這個殺蟲劑能讓蟲子沾邊就爛,吃下就死,不僅如此,他還會潛伏,隱藏在花兒的根系和葉子上,只要蟲子趕來啃,當時就拿下,“我講的內容也不能離大眾的生活太遠,不能輸出太多太難的技術,想辦法幫助大家,讓種花越來越容易。”
周昆提到,這種講述方式也讓他帶貨的除蟲劑很受歡迎,一條視頻就能賣出上千單。

周昆在抖音電商“尋找同行者·優質內容分享專場”上作為優質創作者代表發言。受訪者供圖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國傳媒經濟與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喻國明在會上表示,人們的消費已經從過去對“硬需求”的滿足轉變到今天對“軟需求”的滿足。“軟需求”意味著消費的興趣化,與滿足用戶身份認同,追求美好生活等聯系在一起。這也要求電商行業建設良好的內容生態。
現在,當人們再次問到周昆做什么工作時,他岳母可以明確地說出“帶貨達人”。他的收入也在穩步提升,比如一個教人種風信子的短視頻,單月的銷售量就達到了2000單。
周昆最喜歡的植物是綠植,他說,綠植沒有“開花”這樣爆炸性的時刻,但是它每天都在生長,每天都有生命力,蓬勃向上,“這就是我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