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的岷山山脈深處,一個被稱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遺都”的古村寨座落在崇山峻嶺間——這就是王光強的家鄉,四川阿壩州汶川縣蘿卜寨。這里有著古老的黃泥羌樓,有震撼人心的岷江大峽谷,也有漫山遍野的櫻桃樹。
2008年5月12日,一場慘烈的大地震波及了距震中約60公里的蘿卜寨,大地被撕裂,羌樓被震塌,王光強的人生也從此改寫。那一年,作為災后幸存者,13歲的王光強走進了央視導演李太山的鏡頭。此后9年里,李太山先后推出了《汶川的孩子》和《汶川的孩子長大了》兩部紀錄片,記錄下了王光強在災難之后的成長和蛻變,以及他一步步走出大山的故事。
今年是汶川地震15周年,王光強再次出現在李太山的鏡頭里。這一次,他不再是那個躲在救災帳篷里茫然四顧的男孩,也不是那個一心向往外面世界的山里少年。大學畢業后,王光強重回大山返鄉創業,通過抖音電商將藏在深山的特產好物銷往全國各地,成為帶領村民共同發展電商事業的領路人。

2023年,李太山為王光強最新拍攝的紀錄片畫面
“我不知道未來將往何處去,但我知道我從哪里來。”帶著幫助家鄉人民致富的希望,那個“汶川的孩子”,回來了。
地震,讓他走出大山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王光強又進山了。這一次,他運回了一車有機農肥免費贈送給四川茂縣安鄉村的果農。當地出產岷江河谷最好的糖心蘋果。去年,王光強通過兩場直播就把整個村的蘋果賣完了。

王光強為村民分發有機農肥
和村民約定好過二十天再進山收櫻桃后,王光強帶著妻子和弟弟等一行人繼續向大山深處前行。途中,他們在風景如畫的疊溪海子逗留了片刻。這里原本是一個村落,1933年一場7.5級的地震,將這里變成了如今的堰塞湖。王光強說:“我的家鄉就是這樣,既有絕美的風景,獨特的物產,也經常要面對慘烈的地質災害。”
時間回到15年前的5月12日14點28分,沒有任何征兆,汶川雁門小學的教學樓開始劇烈搖晃,王光強最后一個跑出教室,發現3樓的樓梯塌了,操場的圍墻全部垮塌。在老師的組織下,他和同學們一起往汶川縣城跑。“我的兩只鞋都跑丟了,全班同學主動把襪子脫下來給我當鞋,最后一只腳上套了12只襪子。”
5天后,母親接他和弟弟走上了回家之路。路上他得知了親人去世的消息,也看到巨大的落石和倒塌的房屋。古籍記載:“羌人死,焚而揚其灰”。那一年的春夏之交,羌族人用火送別親人,灰燼落在漫山遍野的櫻桃上,厚厚的一層,王光強說:“那一年的櫻桃,沒有吃,也沒有賣,就留在樹上了。”
那一年,羌族男孩王光強褪去羞澀,一邊落淚,一邊前行。

幼年王光強和弟弟
一場地震,房倒屋塌,一家四口安然無恙,王光強稱得上是“幸運者”。彼時,他會因為擔心自己是否可以繼續讀書而流淚。好在有“異地復學”,在企業的贊助下,王光強和同學們在廣州的學校度過了震后的第一年。
到了廣州之后,王光強的第一感覺就是:“山去哪了,怎么全是高樓?”在復課期間,他去了科技館,去了海邊,去了游樂園。一年后,王光強回到汶川,但在廣州的校園生活已經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他當時就告訴自己,將來一定要走出去,到外面的城市去看一看。
返鄉,成為收果子的人
高中畢業后,王光強考上了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播音主持系。兩年后,弟弟王光成也如愿進入了四川師范大學的音樂學院,就讀美聲專業。在拍攝《汶川的孩子》時,李太山曾為這部紀錄片預想過結尾:王光強站在婚禮或者舞臺中央做主持,王光成受邀歌唱表演。但現實中,王光強的生活走向已經有所不同。
高中畢業那年的暑假,王光強為了湊夠上大學的學費,跟隨母親到蘿卜寨附近的水墨風景區擺攤賣山貨。那是一段非常辛苦的日子,每天早上6點背著貨物出門,晚上10點之后才收攤回家。“在26天的時間里,我湊到了一萬二千塊錢。那以后,我就在心里種下了一顆想做生意的種子。”
上大學后,作為班里為數不多的羌族人,他誤打誤撞地用山里的風干牛肉打開了學校里的市場。后來短短半年時間,王光強的“阿壩小王子”牛肉干就發展了上千個線上代理,專業課老師也成為他的客戶之一。就這樣,他不僅掙出了自己的學費,還時不時能給弟弟一些生活費。
臨近畢業,王光強面臨著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選擇題:一邊是高薪穩定的工作甚至是央視實習的機會,一邊是艱難的返鄉創業之路,王光強選擇了后者。父親對他的決定很不理解:在上一代人的思維里,賣山貨不需要讀書,讀過大學的孩子,鞋邊不該再沾土,無論如何“不得行”。
2017年,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農產品運輸受阻,許多水果滯銷,這件事深深觸動了王光強。他想起汶川震后的兩三年里,通向外界的路幾次被泥石流沖垮。當時正是櫻桃成熟的季節,母親只能徒步十幾公里走到集市去售賣。看著母親眼神里的落寞和滿身的疲憊,他想,要是能有人進汶川收果子就好了。

震后幾年,王光強的母親在集市賣櫻桃
2017年的那個秋天,他成了那個收果子的人,將九寨溝成熟的西梅運出深山。地震阻斷了九寨溝到成都的交通,王光強只能選擇將西梅拉到更遠的甘肅售賣。甘肅當地的西梅市場飽和,價格也被壓得很低,王光強基本沒賺到錢,但九寨溝的果農挺過了震后第一個秋天。
扎根,為滯銷農貨打開銷路
坐在貨車的駕駛室,王光強雙手小心地把著方向盤。從汶川縣城到蘿卜寨櫻桃園的路不好走,車道狹窄,路面布滿山上落下的碎石子,車子常出現顛簸。這是他從蘿卜寨運送櫻桃出山的必經之路。
2019年,王光強在抖音電商注冊了賬號“阿壩小王子”,開始試水抖音帶貨。最初他上架了曾在校園里廣受歡迎的牛肉干,第一次開播就吸引一大波粉絲下單,光打包發貨就用了整整三天。在這之后,他通過直播將銷售范圍從牛肉干擴大到汶川大櫻桃、青紅脆李和糖心蘋果。
一直以來,王光強都堅持自己去田間收貨,在當地眾多收貨的商販中,他給出的單價比市場價高出一兩毛,收購農產品也是現稱現結,絕不拖欠果農的錢,還會優先考慮家中有困難的農戶。“他們把果子賣給我,任務就完成了。”通過直播帶貨,王光強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民以往水果滯銷的困擾。

王光強用現金為果農結款
在做電商的過程中,王光強也很看重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當地負責分揀水果的工人都是樸實的汶川人,有時看到果子只是有一個小傷疤,手一松便放過了,消費者收到壞果的情況時有發生。王光強找他們談話:“吃這些櫻桃的人,可能就是當年給汶川捐款捐物的人。因為一個小小的舉動,把整個汶川的形象都弄壞了,值不值得?”從那以后,壞果率直線下降。

當地人正在分揀水果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在羌寨里落地生根,年輕人陸續回巢,成為新農人。王光強在跟他們的交流分享中發現,“他們更愿意去學習新技術,引進新品種。”王光強每個月都會到外地學習,把前沿的電商知識帶回汶川。在他和當地年輕人的共同努力下,高原上傳統的青稞,被制作成暢銷的薄餅和奶茶;河谷的鮮花,也制成了時下流行的鮮花餅。
經過精深加工的農產品很受市場歡迎。現在,在抖音電商“尋找同行者”的助力下,王光強已經賣出30多萬份青稞類食品,為這種原本滯銷的粗糧打開了銷路。汶川出產的青紅脆李、西梅和糖心蘋果也在他的直播間打響知名度,幾年來賣出250多噸。可觀的收入帶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一同發展電商事業。“他們扎根在汶川,他們最知道哪里的果子好。”王光強說。
未來,做川西特產的“搬運工”
這一次重回阿壩,王光強除了給果農送有機農肥外,也是應九寨溝“雨哥”的邀約,前去商討雙方未來的合作模式。雨哥在當地擁有自己的民宿和文創品牌,希望能通過電商平臺打通線下和線上的通道。王光強知道,線上與線下的合作也許沒那么簡單,但“家鄉的資源只有結合目前的網絡環境和新型電商的經營模式才能走出大山”。
“大家中午好,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黑水縣的俄爾村,海拔3000多米,四周都是雪山,特別漂亮……”鏡頭里,王光強和妻子又一次拿起了手機,用直播的方式向網友們展示著阿壩當地壯美的自然風光。6年前,王光強和弟弟曾因采購牛肉干造訪過俄爾村,此次舊地重游,則是為了尋找更有特色的視頻內容和貨源。

俄爾村峻美的自然風光
回鄉創業,這條路并不好走,但王光強一路堅持了下來。如今,他和妻子每周往返于成都和汶川之間,“每次回去拍兩三個小視頻,做兩三場直播”。目前,王光強的抖音賬號已吸引了超400萬人關注,獲贊超6000萬。 未來,他不僅想研發一些創新產品,把家鄉的核桃、青稞等農產品都推廣出去,還計劃在“阿壩小王子”品牌產品的基礎上融合更多汶川和阿壩州的文旅元素,銷售家鄉農特產品的同時也能帶動家鄉的旅游發展。

在紀錄片最后,王光強說:“我是汶川的孩子,能在家鄉找到自己的事業,為汶川做點事,是我的榮幸。”15年前那雙跑丟的鞋子已經成為回憶,15年后,那個向往外面世界的男孩已經長大成人,他轉身走回大山,帶領村民一起踏上增收致富的新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