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孫天琦做主題演講
新華網北京6月30日電(廖威)6月30日,由新華網聯合清華五道口《清華金融評論》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年會”在京隆重開幕。會議邀請政府相關部門、業內專家、國內外金融名企代表等百余名嘉賓,圍繞“金融扶貧與分享經濟”主題交流互動,為“十三五”扶貧攻堅建言獻策。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孫天琦在會上表示,要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指標體系,更好地促進政策制定和金融機構開發產品、創新產品和服務。
孫天琦表示,國際上現在普惠金融指標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世界銀行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世界銀行有8項針對普惠金融的調查,對應8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球普惠金融調查叫Global Findex,其框架結構主要為銀行賬戶使用情況、儲蓄、借款、支付和應急基金(應急基金部分原來是保險,后來因保險的數據不好獲得,數據真實性也不好,改為應急基金)等五大類,形成474個普惠金融指標。從2011年開始,每三年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通過蓋洛普全球調查,從需求端獲取相關數據。也就是說,Findex是從需求端即金融消費者角度反映普惠金融情況。2014年調查中,世界銀行對144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名15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面對面訪談或者電話訪談形式的問卷調查,從需求側整理形成了474項普惠金融指標。這些指標中,我國賬戶、儲蓄等相關指標排名靠前,個人信貸、SME融資等排名相對靠后。
第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主要為金融服務可獲得性調查,簡稱FAS。FAS從供給側反映普惠金融,包含242個指標。指標數據是由中央銀行、監管部門或者一些統計機構匯報收集。這項調查最早從1995年開始采集數據,目前覆蓋了全世界189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部分普惠金融指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融服務可獲得性調查和世界銀行Global Findex結果一致。我國排在前10%的指標有47個,排在后10%的指標有3個。排名靠前的如每千平方公里ATM機的數量,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網點的數量,這些指標在全球排名比較高。排名靠后是因為涉及到人均,比如,每十萬人擁有ATM機數量、網點的數量等等排名相對靠后。
第三,OECD有3套和普惠金融相關的指標體系。其中,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調查對象是15歲的學生,對學生的金融經驗、觀念和行為等方面進行評估。2012年評估打分的結果,中國上海排全球第一。
第四,國際上還有一個普惠金融聯盟,簡稱AFI。它設計的指標體系目前還沒有數據。原來按計劃是5月底發布數據進行網上公布,但是到現在還沒公布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蹤。
最后一個,就是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從2011年開始G20就在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今年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增加了一些關于數字金融的新指標。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是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從金融服務使用情況,金融可獲得性,金融服務和產品質量等三個緯度反映普惠金融。今年升級后指標具體分為19大類、35項,部分指標還存在細項指標,如:按照性別、收入、年齡等進行分類的更細的結構數據。G20普惠金融指標從相關國際組織現有的指標體系精選而來,可稱之為其是國際組織普惠金融指標的綜合精選版。
“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或者是數字金融digital finance在國際上發展非常快,國內更多的用互聯網金融這個詞。各國都充分認識到了新型的數字技術或者是金融科技在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方面的巨大作用。重視數字技術、金融科技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同時,要注意平衡好它的創新和風險之間的關系,不斷的完善數字金融或者是金融科技相關的法律框架、監管框架,進一步完善與數字金融科技相關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在利用數字技術促進弱勢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過程中,要加強對這部分弱勢群體的金融知識普及,還要加強對基礎的數字技術知識的普及。”孫天琦說。
從國際上現有的指標體系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建設方面下一步應該進一步努力的方向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對現有國際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和數據庫的應用分析。重視國家間的比較。通過國家間的比較,可以促進國家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我們國家很多方面國際領先,得到了國際組織和很多國家的充分認可,當然,很多方面我們也要向其他國家學習。
第二,數據可獲得性是設定指標的關鍵。我們一直用這些指標數據庫進行分析,有興趣機構和相關組織可以進一步重視對這些國際數據庫的利用。我們建議G20國家帶頭給這些維護國際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國際組織提供高質量的國別數據。因為我們發現有一些指標,比如,每千平方公里的ATM機數量,有的國家有數據,有的國家沒有數據,有的國家這幾年有數據,后幾年沒有數據。還有,數據的質量不可靠,如:關于我國的幾個數據,世行數據庫得到的結論和IMF數據庫得到的結論存在一定的矛盾,還有一個商業銀行貸款余額占GDP比重的指標也存在明顯錯誤,數據校正機制不夠完善。總之,G20國家應該帶頭給這些國際組織提供高質量的國別數據。
第三,從國際上看,各個國際組織應該及時更新這些指標體系。今年G20普惠金融體系中增加了數字金融指標。下一步,其他國家提出的一些定性反映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環境指標也應該被加入。
第四,關于普惠金融指數。由于開發國家層面上的普惠金融指數,會產生國際排名,容易造成排名靠后的國家對國際組織產生意見,因此現在國際組織維護的這些指標體系都沒有制定相關的普惠金融指數。從理論和政策研究的角度看,有興趣的研究機構可以設計國別的普惠金融指數進行國際層面國家之間的比較。
最后,孫天琦指出,國務院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我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國內普惠金融指標體系怎么建、怎樣和國際接軌又能夠符合國內實際等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