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以來,滬深股市兩融余額企穩并開始震蕩攀升。截至2月13日,滬深股市兩融余額收報8885.83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2.18%。行業板塊當中,融資凈買入金額居前的是非銀金融、建筑裝飾和房地產板塊。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場窄幅震蕩,但整體處于上行通道,兩融余額緩慢攀升,有助于增加反彈持續性。當日券商板塊融資凈買入額最高,一方面受益于新股發行增速,另一方面也可能與融資客看好后市行情有一定關系。
融資重歸凈買入格局
截至2月13日,滬深兩市兩融余額收報8885.83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2.18%。相對2月10日的8831.75億元,增加54.09億元。其中,滬市兩融余額為5162.10億元,深市兩融余額為3723.74億元。
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則為8846.64億元,融券余額為39.19億元。其中,滬市融資余額為5128.91億元,占流通市值比例為2.04%,相對2月10日的5095.01億元,增加33.90億元,增幅0.01%;深市融資余額為3700.24億元,占流通市值比例為2.39%,相對2月10日的3700.24億元,增加17.49億元,增幅0.47%。
融券方面,截至2月13日,兩市融券余額為39.19億元,相比2月10日的36.50億元,增加2.69億元。融券余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0.01%,融券余量為5.31億股。
新時代證券研發中心研究總監劉光桓指出,周二大盤實現五連陽,大盤后市有再創反彈新高的可能,但成交量的配合是重中之重。春暖花開,春季第二波行情仍在繼續中,震蕩調整也是正常。
融資客青睞券商股
從28個申萬一級行業的兩融情況看,兩融余額在500億-800億元之間的第一梯隊,涵蓋了非銀金融、醫藥生物、計算機、房地產和有色金屬行業,這五大行業始終盤踞兩融榜前五席位,兩融余額分別為774.78億元、580.96億元、538.17億元、527.38億元和513.90億元。2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的第二梯隊所包含的行業多達13個,排名居前的有傳媒、電子、化工、銀行、公用事業、機械設備和建筑裝飾等。第三梯隊即兩融余額在100億元至200億元之間的行業板塊,涵蓋了食品飲料、采掘、綜合、家用電器、建筑材料、農林牧漁和輕工制造等7個板塊。第四梯隊包括紡織服裝、鋼鐵和休閑服務,兩融余額不足百億元,金額分別為97.47億元、77.03億元和17.49億元。
從融資凈買入情況看,當日僅有4個行業呈現融資凈賣出狀態,為通信、綜合、鋼鐵和休閑服務,凈流出金額分別為3558.44萬元、2376.29萬元、1535.20萬元和223.61萬元。其余行業均呈凈買入狀態,金額排名居前的是非銀金融、建筑裝飾、房地產、建筑材料和食品飲料,凈買入金額在3.79億元-6.63億元之間。
ETF方面,龍頭大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兩融余額依然占據頭把交椅,截至2月13日兩融余額為201.7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200.75億元,增加1.01億元。其次是華夏上證50ETF和華安黃金ETF,兩融余額截至13日分別為68.88億元和67.84億元。
從融資凈買入情況看,2月13日融資凈買入最多的是華安黃金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和華夏上證50ETF,融資凈買入金額分別為1.35億元、2508.50萬元和1918.07萬元。而融資凈賣出最多的則是國泰上證5年期國債ETF,為276.56萬元,其次是嘉實滬深300ETF和南方深成ETF,融資凈賣出金額分別為209.44萬元和66.45萬元。(王朱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