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某大學生視頻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傳了幾段視頻,本意是分享去日本旅游的省錢攻略,沒想到經過日媒的傳播,迅速火遍整個網絡,引起了熱議。
視頻的主題美其名曰為《大學生2500元勇闖日本12天》、《歡迎收看我在日本花費100游玩大阪1天》,初衷是好的,但是視頻里面的內容,中國人看著都得搖頭:丟人丟到日本去了!
(相關資料圖)
其實,這個“省錢攻略”本質就是一場“跨國現眼包”表演,把無知當有趣,把缺德當智慧。我們不妨拆解一下:他所謂的“妙招”,在國內都算得上擾亂公共秩序,在海外更是直接拉低了外界對中國人素質的集體評價。
大家來看看他都在日本干了什么事!當所有乘客都安靜地坐在地鐵時,博主用地鐵上的扶手模仿猴子做體操運動,還洋洋得意稱:“他們都不好意思說話,就我一個人說話。”
更迷惑的行為還在后面,出地鐵站看見沒有閘門阻攔,這個博主還稱以后都不用買地鐵票了!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日本地鐵系統普遍采用“信用乘車”模式,出站口不設閘機是基于社會契約——默認人人都會自覺刷卡或補票。博主把這種社會信任當成“系統漏洞”,還沾沾自喜地傳播,相當于公開承認自己不具備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契約精神。
在大阪,博主去便利店消費,當店員告知不幫忙加熱后,博主先后兩次用日語罵店員。日本便利店堪稱“社恐天堂”,博主因不了解文化差異就辱罵店員,既暴露了語言能力的匱乏(只會用低級臟話),更暴露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歸零。
嫌棄日本礦泉水貴,又教網友們“省錢小妙招”,不理會店員要求先點餐的提醒,直接跑到餐廳里去瘋狂喝店里免費的茶水,最后揚長而去。
再然后就是免費吃水果,得知水果店可以免費試吃,博主就以要補充維生素為由,拿著自己吃過的牙簽瘋狂戳果盤里的其他水果,又吃又拿,最后嚇得店員連連說不行。
水果店試吃本是為促成交易設立的體驗環節,卻被博主開發成“免費自助餐”。用沾過口水的牙簽反復戳取食物,在疫情后格外注重衛生的日本社會堪稱“生化攻擊”。
值得深思的是,這類視頻在國內某些平臺其實頗有市場。當“挑戰XX元玩轉XX國”的噱頭遇上“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的表演型人格,恰好滿足了部分觀眾對“打破規則”的隱秘快感。博主深諳流量密碼:越出格越有爭議,越爭議越有點擊。
但這種短期流量正在造成實質傷害。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中特意強調“中國年輕人”,當地論壇出現“中國人觀光客マナー”(中國游客禮儀)的討論熱潮。我們剛用十年時間逐漸洗刷“爆買大叔”“吵鬧大媽”的刻板印象,轉眼就被新一代用更不堪的方式續寫。
真正的窮游從來與占小便宜無關。建議所有想要模仿的年輕人記住:你的護照不該因為這種行為蒙塵。
這種視頻或許會有一萬個人給你點贊,但請記住——海關不會因為你有多少粉絲就豁免逃票記錄,也不會因為你說“這是節目效果”就變成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