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第二批14只科創債ETF集體上市。其中,匯添富中證AAA科創債ETF成交額突破150億元,位居榜首;國泰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緊隨其后,成交額也在110億元以上。按照數據統計的實時申贖信息及收盤價估算,工銀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上市首日的凈申購金額超85億元,銀華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的凈申購金額也在72億元以上。
【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科創債ETF在首發階段吸引了銀行、理財、保險等機構大舉配置,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的認購規模均達到30億份的級別,泰康人壽也認購了20億份。近年來國內債券ETF的大發展,離不開機構資金的認可與青睞。從2025年半年報來看,養老金、保險、信托、企業年金、理財等眾多類型的機構資金紛紛現身債券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業內人士預計,債券ETF能有效承接機構對債券交易工具的需要,市場規模和產品數量有望逐步擴容。
上市首日資金流入跡象明顯
9月24日,來自匯添富基金、國泰基金、工銀瑞信基金、中銀基金、華安基金、摩根資產管理、華泰柏瑞基金、大成基金、興業基金、永贏基金、銀華基金、泰康基金、萬家基金、天弘基金的第二批14只科創債ETF正式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首日,14只科創債ETF成交額分化明顯。其中,匯添富中證AAA科創債ETF成交額突破150億元,位居同類榜首;國泰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緊隨其后,成交額也在110億元以上;工銀瑞信基金、中銀基金、華安基金旗下科創債ETF成交額均在50億元以上,而其余ETF成交額則相對較小。
按照數據統計的實時申贖信息來看,上市首日,工銀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獲得了8548萬份的凈申購,以ETF的收盤價估算,凈申購資金規模超85億元;以此類推,銀華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華安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分別獲得了7260萬份、3912萬份的凈申購,估算下來,凈申購金額分別超72億元、39億元。
對比來看,第一批科創債ETF上市首日為7月17日,鵬華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成交額最高,達到183億元以上,嘉實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的當日成交額也超過了150億元;華夏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則上市首日獲凈流入超112億元。截至9月23日,嘉實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為同類規模最大的產品,規模逼近200億元。
機構資金積極認購
從資金來源來看,此次發行的第二批14只科創債ETF獲得了來自銀行、理財、保險等機構資金的大舉配置。
相比第一批科創債ETF,西部證券統計數據顯示,在第二批科創債ETF首發的前十大持有人中,銀行持有份額占比明顯提升,并新增保險機構,而券商、信托的持有份額占比降幅較大。
其中,第二批科創債ETF的基金托管人普遍提供了較大力度的支持。例如,華安基金、國泰基金、萬家基金旗下科創債ETF的第一大持有人均為興業銀行,興業銀行正是這三只ETF的托管人,同時興業銀行還是興業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的第二大持有人,此次興業銀行合計認購4只ETF超32億份。
華泰柏瑞基金、天弘基金旗下科創債ETF的托管人招商銀行,興業基金、泰康基金旗下科創債ETF的托管人浦發銀行,工銀瑞信基金、銀華基金旗下科創債ETF的托管人中信銀行,中銀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的托管人浙商銀行,大成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的托管人建設銀行,永贏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的托管人中信建投證券,均參與了對應托管產品的首發認購。其中,招商銀行合計認購30億份,浦發銀行認購超23億份。
同時,理財產品也紛紛現身科創債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例如興銀理財旗下多只理財產品認購了國泰基金、華安基金、萬家基金、興業基金旗下科創債ETF;招銀理財旗下多只理財產品認購了華安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天弘基金旗下科創債ETF。
保險資金此次主要認購的對象是泰康基金、匯添富基金旗下科創債ETF。其中,泰康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有七席均為泰康人壽保險賬戶,合計認購20億份;太平洋財險、安聯人壽則分別認購了匯添富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5000萬份、2000萬份。
債券ETF或承接交易需求
近年來,國內債券ETF市場迅速發展,最新規模已突破6000億元大關。根據2025年半年報披露的上市基金持有人情況來看,機構成為債券ETF的重要配置力量。
在披露2025年半年報的29只債券ETF中,剔除聯接基金后,18只ETF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均超過90%,其中13只ETF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均在98%以上,前十大持有人涵蓋養老金、保險、信托、企業年金、理財、券商、銀行、外資等眾多機構類型。
9月5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就《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國泰海通證券研究所表示,其中贖回費用的設定對于債券基金或構成重要影響。
據國泰海通證券研究所測算,倘若嚴格按照征求意見稿中的內容執行,未來債基在持有不足6個月的情況下即贖回將收取一定的贖回費,或難以滿足經濟性要求。在低利率環境下,票息保護的減少使得機構資金的配置傾向減弱,邊際轉向交易性與結構性機會,而過高的贖回費門檻使得原先可能被投向利率債基或場外債券指數基金用以實現短期策略的頭寸,可能會大量流向債券ETF,后者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從產品定位來看,中信證券研究所表示,債券ETF能有效承接機構對債券交易工具的需要,市場規模和產品數量有望逐步擴容。在低利率、資產欠配以及“股債蹺蹺板”效應的影響下,中金公司預計,依靠債基短期交易的獲利或難以覆蓋其短期贖回成本,而高波屬性債券ETF有望承接該部分波段操作需求。并且,在調倉成本上行的背景下,部分公募FOF或基金投顧機構或為了堅持執行戰術資產配置安排,愈發青睞采用“ETF化”的方式管理持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