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城房價指數顯示,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降幅整體有所收窄。與此同時,從銷售方面看,1-7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約5.1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4.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4.1%。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分析稱,整體來看,房價下跌城市數量有所增加,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
(相關資料圖)
不過,近期各地政策頻出,其中北京五環外限購放松的舉措尤為引人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一系列利好政策已推動市場熱度回升,整體止跌回穩的大趨勢并未改變。
新房:6城價格環比上漲,一線城市降幅收窄
新房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持平,上海上漲0.3%,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3%和0.6%。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擴大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與上月相同。
圖/國家統計局網站截圖
在嚴躍進看來,一線城市的指標在改善,說明一線城市購房需求依然具有一定的規模,而且確實一些新房項目推出后,疊加好產品和價格優勢,購房者認購積極性較好。二線城市跌幅有所擴大,應理解為季節效應,到了傳統“金九銀十”階段,預計還會有一波購房交易積極態勢,進而帶動房價環比跌幅收窄。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認為,一線城市新房降幅收窄至0.2%,二線城市降幅擴大至0.4%,反映高能級城市抗跌性更強。一線城市及部分強二線城市通過政策優化、土地市場高熱等信號逐步修復信心。
同比方面,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其中,上海上漲6.1%,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3.6%、4.6%和2.2%。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8%和4.2%,降幅分別收窄0.2個和0.4個百分點。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城市有5個,比上月增加2個。
整體來看,嚴躍進分析,7月份是市場淡季,階段性降價促銷力度有所增大,但這并非唯一的原因。而同比指標總體改善,進一步說明房價筑底的信號持續清晰,對于房價趨穩預期的增強具有積極作用。“二季度以來的環比跌幅總體在擴大,要求各地打起精神,落實好各類政策,同時持續挖掘市場需求,真正激活交易量,促進價格穩定,這是三季度最關鍵的工作。”
從上漲城市數量來看,7月份,有6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相比6月份有所減少。漲幅排在前列的城市是上海、烏魯木齊、宜昌、三亞、長春、常德,漲幅分別是0.3%、0.3%、0.2%、0.2%、0.1%、0.1%。
上海已經連續兩個月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領漲。“上海新房價格逆勢上漲,主要得益于高端改善型需求集中釋放,安居客數據也顯示,部分城市一二手房價格明顯上漲,也與核心地段土地高熱對市場信心的提振有關。”張波說。
從銷售方面來看,1-7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5156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4.1%。新建商品房銷售額49566億元,下降6.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6.2%。
相比于上半年,銷售額、銷售面積的跌幅均有所擴大。而銷售均價也有小幅下跌,1-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為961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4%。
嚴躍進分析認為,房地產市場總體處于以價換量的階段,近期也有一些城市松綁了限價政策,客觀上使得房價的定價權更加靈活。適當幅度的價格調整,會和供求關系更加匹配。而從部分企業層面看,也提出了“保價”,這說明價格穩定了,購房者信心才會強,入市節奏才會快。
二手房:持續調整,淡季下行趨勢有所增強
二手房方面,7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1.1%、0.9%、1.0%和0.9%。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均下降0.5%,降幅均收窄0.1個百分點。
從漲跌城市數量來看,僅1個城市二手房房價環比上漲,為太原,漲幅為0.2%。
圖/國家統計局網站截圖
同比方面,7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2.9%、2.2%、6.0%和2.5%。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5.6%和6.4%,降幅分別收窄0.2個和0.3個百分點。
張波認為,從二手房來看,房價下行趨勢有所增強,結合安居客線上數據,找房熱度回落、在架時長延長,也反映出市場需求持續疲軟,雖掛牌供應和作業活力略有改善,但難抵負向影響,也與季節性淡季及購房者市場信心有關。值得關注的是,高能級城市價格韌性依然較強,但市場情緒有所趨冷,例如上海掛牌時長增加12.23%。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則面臨“量價雙殺”、庫存壓力突出。
嚴躍進分析稱,根據簡單算術平均計算,7月份全國70個城市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環比漲幅為-0.5%,同比漲幅為-5.9%。此次環比跌幅有所收窄,也是個積極信號。
展望:利好政策出臺,市場持續止跌回穩
對于7月份的市場表現,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稱,其實,進入5月份以后,由于前期需求釋放充分,且存在部分需求超前釋放的情況,加上政策空間收窄,甚至應出盡出,存在政策空檔,比如銀行利率不再下降,各地都保持在3.0%的水平之上,加上6月份以來是傳統淡季,學位、返城、婚房等需求減退,政策對市場的支撐減弱,市場進入到下行態勢中,7月份新房去化速度減緩,二手房掛牌量繼續攀升。
不過,近期各地政策頻出,尤其是北京五環外限購放松引起較大關注。北京8月8日發布的新政指出,符合本市商品住房購買條件的居民家庭,購買五環外商品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不限套數。對成年單身人士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的,按照居民家庭執行限購政策。同時,持續加大公積金支持力度,包括首套認定標準“認房不認貸”、公積金貸款額度累積加快、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60萬元提高至100萬元、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統一調整為不低于30%等等。
張波表示,利好政策已經帶動8月市場熱度上升,各地以舊換新、房票安置、公積金松綁等政策持續推出或執行,意圖打通置換鏈條,不過政策施行效果以及執行力度還需繼續觀察。
在李宇嘉看來,止跌回穩的趨勢是不變的。首先,同比來看,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從去年到現在,70城房價同比指數均持續收窄,探底、尋底的態勢明顯;其次,經歷前期連續3年半的回調,住宅銷售面積已經降至2010年以來的水平,今年的跌幅已到個位數,考慮到拆遷、改善、城鎮化對新房的需求,未來繼續大幅度下探的可能性不大,探底和觸底的趨勢不改;再次,調控政策開始轉向修復基本面,包括生育、教育等方面的扶持,兜底保障、就業保障、離退休保障等,從而修復住房消費的內生動力,這是中短期內房價止跌回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