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成受訪青年認為今天仍需培養(yǎng)古典詩詞愛好

漫畫:徐駿
近日,在央視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下帷幕,節(jié)目的熱播也掀起了新一輪學習古典詩詞的風尚。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對2000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8.5%的受訪青年在平時生活中經常閱讀或學習古典詩詞,70.0%的受訪青年認為在今天仍需培養(yǎng)古典詩詞愛好,75.5%的受訪青年認為社會應加強古典詩詞方面的教育。
受訪者中,18~24歲的占24.2%,25~29歲的占39.3%,30~35歲的占36.5%。男性占51.2%,女性占48.8%。30.0%的人來自北上廣深,16.4%的人來自其他一線城市,在二線城市的占32.7%,三、四線城市的占16.3%,另有2.5%和1.9%的人來自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
70.0%受訪青年認為在今天仍需培養(yǎng)古典詩詞愛好
“偶爾能說兩句簡單的、熟悉的。”來自遼寧本溪的90后銀行職員齊嬌認為,談話中引用兩句詩詞很有水平。“雖然能回憶起來的還是小學、中學時學習的古典詩詞,但如今越發(fā)覺得有意味”。
家住成都的80后會計師劉麗娜(化名)則認為,古典詩詞應用和現(xiàn)代漢語稍有脫節(jié)。“生活中很難經常說古典詩詞”。
河北省某重點高中語文老師苗衛(wèi)國(化名)經常閱讀和學習古典詩詞,在他看來,學習古典詩詞不僅是學生階段的事,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調查顯示,在平時生活中,18.5%的受訪青年經常會閱讀或學習古典詩詞,61.0%的受訪青年偶爾會,17.9%的受訪青年很少會,僅2.6%的受訪青年表示從不接觸古典詩詞。
在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今天,70.0%的受訪青年表示仍要培養(yǎng)古典詩詞愛好,15.5%的人認為不需要,14.5%的人表示不好說。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介紹,中國的詩學傳統(tǒng)非常悠久,人們發(fā)現(xiàn)精美凝練的語言具有豐富的內涵,既有利于傳播,又有利于記憶,很多古典詩詞很容易傳唱。
59.8%受訪者認為網絡文化、快餐文化盛行影響古典詩詞普及
“許多詞在古文中的意思與現(xiàn)在不同。即便懂了詩詞含義,能否運用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齊嬌認為,如今語言環(huán)境變了,導致古典詩詞難以普及,“我們不光使用白話文,還生活在‘量產’網絡語言的互聯(lián)網時代。”
為何古典詩詞難普及?59.8%的受訪青年認為是網絡文化、快餐文化盛行,49.3%的受訪青年認為是應試教育導致。其他原因還有:難以理解,讓一些人敬而遠之(46.5%),缺乏有效的傳播形式(40.3%)以及生活壓力大,有效學習古典詩詞的時間不足(22.5%)等。
盡管如此,像《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詩詞鑒賞節(jié)目還是火了起來。為什么?65.5%的受訪青年認為是由于古典詩詞本身具有民間基礎和強大的文學魅力,62.8%的受訪青年認為節(jié)目借助現(xiàn)代創(chuàng)意包裝,使古典詩詞本身更接地氣,47.7%的受訪青年認為民眾對傳統(tǒng)文化的需求找到了合適的載體。
“這是一個正能量節(jié)目,有網友評論是眾多娛樂節(jié)目中的‘一股清流’。”苗衛(wèi)國說,“通過這樣的平臺集中回味那些詩詞,讓我們也能二次學習。”
56.6%受訪青年認為古典詩詞中的哲學能夠塑造更高人格
“古典詩詞是非常有魅力的,它確實符合人們對文學的追求。”在劉麗娜看來,古典詩詞很浪漫,“幾句詩就是一幅畫,能夠表達深層的含義。”
“我們講陶淵明、講蘇軾等,看似在解讀一首詩、一闕詞,其中所折射出的處世之道更是一種值得細品的思想。”苗衛(wèi)國認為,人一生都應學習古典詩詞,“因為其中有著深遠的哲學思想”。
調查中,64.9%的受訪青年認為學習古典詩詞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涵養(yǎng),56.6%的受訪青年認為古典詩詞中的哲學能夠塑造更高人格。
劉麗娜認為國家有關方面應該廣泛倡導賞鑒古典詩詞。“當全民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起來,人們自然會去關注那些經受住漫長時光淘洗的美妙詩句,享受純文學帶來的高雅樂趣”。
“古典詩詞教育更應放在小學和初中,這兩個階段學生學習負擔相對較輕,學習興趣更易培養(yǎng)。”苗衛(wèi)國認為,當下的古典詩詞教育甚至可以借助美術、音樂、動漫等載體幫助學生領會其中的意境。
調查顯示,76.8%受訪青年認為中小學校應該加強古典詩詞方面的教育,75.5%受訪青年表示整個社會都要加強古典詩詞方面的教育。
程方平說,古典詩詞是一種文學,不只是語句的凝練和修辭的手法,它還體現(xiàn)、傳承了真實的人類生活和文化。“甚至有人說,詩歌比正史還要真實。因此詩詞不應當只在課堂上受到重視,還要把它變成一種鍛煉語言、傳承文化、精煉思想的理想載體”。
如何推動古典詩詞走進今天人們的生活?受訪青年的建議有:與流行文化對接,找到當代人更易接受的傳播方式(58.0%);在網絡文化中植入古典詩詞的成分,推動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鑒賞古典詩詞,降低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門檻(31.1%)等。
程方平表示,詩學的普及是分層次的,既有蒙學層次的感受,更有美學和哲學層次的理解。普及古典詩詞,首先要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很多老師只講詩詞字面的意思,不熟悉相關的歷史和文化。其實古典詩詞是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精品,當代人會教、會學、會體驗了,自然能從其中感受到種種樂趣。其次,書法、音樂、繪畫等展示方式,都有利于古典詩詞的普及。現(xiàn)在有人用河南話講宋詞,用西安話讀唐詩,都很有意思。
“要提高傳承者的歷史責任感,僅能背誦大量唐詩宋詞還是低層次的。通過古典詩詞去了解、感受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情思,才是一種更高的境界。”程方平說。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lián)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