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幾年國內聚丙烯(PP)產能擴增明顯,供應量逐年增加。而未來5年國內PP產仍有投產預期,據卓創資訊數據調研,未來5年國內PP預計仍有超2000萬噸新增產能釋放,尤其2026年預計新增產能沖擊明顯,助力國內產能突破5000萬噸,供應端施壓明顯。
產能持續擴增,供應體量增加明顯
未來五年PP依舊處于產能擴增周期,產能保持較快速度增長。根據卓創資訊對未來五年計劃新投裝置調研,預計未來五年國內PP新投產能在2314.5萬噸,產能平均增速8.19%,較前5年下降3.02個百分點。其中,預計2026年國內PP新增產能將達到565萬噸,屆時國內產能將突破5000萬噸,來自國產的供應壓力增加明顯。
2026年新增產能繼續投放
2026-2030年國內PP產能繼續增長,國內供應更加充裕,也進一步帶動PP自給率的提升,對進口貨源的替代性不斷增強。卓創資訊根據公開資料的整理和調研核對,2026年計劃新增產能在565萬噸,較2026年擴能略有增多,產能預計達到5387.5萬噸,產能增速預計在11.72%。但考慮到實際新裝置投產進度,預計部分產能投放后延。另外,部分裝置尚處在規劃期或公示期,投產進度或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有延后或調整的可能。
原料來源方面,2026年新投產能繼續以油和丙烷為原料的裝置為主,而以煤為原料的新增產能也將迎來新一波的集中投產,進一步提升其市場占有率。從企業性質看,雖中油、中石化有新增產能投放預期,但占比相對較少,地方煉廠以及地方輕烴企業仍是新增產能的主力軍,企業之間競爭更加白熱化。從新產能區域布局來看,仍集中在華北、華東、華南三省,但西北區域新增產能較前幾年有明顯增加趨勢,區域內競爭進一步加劇。
從2026年新增產能投產時間來看,上半年投放有限,多集中在下半年。疊加上半年春季檢修預期,上半年市場來自供應端的支撐或較為明顯。但下半年新增產能投放較多,對供應端沖擊明顯。而部分新增產能投產時間放置年底,對年內供應端影響力度有限。
綜合來看,PP產能擴增持續,2026年產能帶來的供應壓力增加明顯,在進一步增加市場競爭力度的同時,亦令供應端增量明顯,也成為了2026年PP價格難以擺脫低位的重要影響因素。
(作者:楊娟,卓創資訊分析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