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明星講座、大賽、評獎、游學......五花八門的設計師社群玩法已無法滿足越來越內卷的設計圈。
撲面而來的數字化時代,幾乎改造了中國的各行各業,卻未對4萬億家居家裝市場真正破冰。

價值數萬億的行業,各自為政、各管一攤,供給側和需求側信息不對稱,消費體驗沒有明顯改善,設計師還在以原始的方式組織生產,品牌企業利潤大不如前而經營難度卻在遞增……能否將行業鏈條的核心部分扭成一股,讓用戶、平臺、品牌、設計師環環相扣成一個閉環?
12月,中國最大的室內設計師自發建立的組織“共合設”與阿里巴巴每平每屋、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室內設計委員會達成全國發展戰略合作,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以產業數字化升級的方式改造行業,在家居生態鏈中探索共贏語義,讓用戶、平臺、品牌、設計師環環相扣成閉環。
12月12日,共合設、戴蓓TALK、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室內設計委員會,于廣州共同組織發起《設計驅動渠道設計·設計解析》活動。
出席嘉賓包括共合設聯合創始人吳巍、資深媒體人《戴蓓TALK》《獨sir家居》出品人戴蓓、中建協室內設計委主席兼秘書長郭鑫、廣東省櫥柜業商會秘書長鐘娟、(國家)工業技術陽光房設計研究院院長劉子坤、大家匠心總編胡陽、中建協室內設計委執行主席蒲英超,以及各大材料商代表。
阿里巴巴每平每屋平臺業務負責人每平每屋設計家CEO石梵、阿里巴巴每平每屋平臺設計業務負責人木延,通過視頻的方式參與了本次活動。
“共合設”是誰?
中國最大規模的室內設計師自發建立,企業化運作的設計師平臺型公司——“共合設”,成立于2015年,目前擁有設計工作室會員1000家,遍布中國30個城市,總部位于北京,在杭州、南京、青島、長春已設立4大城市分公司。
共合設是中國最大規模的中青代高端室內設計師社群,會員主要服務高端別墅、明星私宅、大型酒店、商業地產、民宿、辦公空間項目,一站式解決設計、材料、施工的定制化需求。

吳巍Design 設計總監 / 共合設聯合創始人 吳巍
共合設也是中國首家提出和踐行設計師負責制、設計服務標準、項目交付標準踐行者。
自成立至今,共合設全國下單撮合交易量共計達15億元,全國上千家設計會員每年落地項目上萬個,而上萬個項目背后是上萬個高端裝修消費家庭的需求。
設計渠道的未來四個玩法
在此次活動中,共合設結合設計渠道未來態勢,公布了明年的四個玩法:
玩法1:
聯手阿里每平每屋,以產業數字化升級的方式改造行業。
共合設與阿里每平每屋達成全國戰略合作,共同致力于通過產業數字化升級的方式改造行業,以達成“用戶&平臺&品牌&設計師”生態共贏。
每平每屋,作為阿里巴巴旗下家居家裝平臺,以全鏈路數字化改造為基礎,以用戶定制化、場景化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提供端對端的整體解決方案。
同時,依托阿里電商生態,幫助設計師和商戶打通設計與商品全鏈路,通過好裝修、好設計、好服務、好貨品,推動家居設計全流程數字化。
讓每一個設計方案可落地、可購買、可履約,為消費者和用戶帶來“所見即所得”的一站式數字化裝修消費體驗。
共合設與每平每屋的合作,具體將從三個層面展開:
雙方共同的城市站運營體系的搭建。
在全鏈路服務過程中,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履約與更透明的報價服務。
“家家大游戲”將與“尋找國民好設計——2021 阿里巴巴每平每屋設計挑戰賽”將合作,建立起消費者和設計師的深度鏈接。
玩法2:
聯手中建協,打通產業合作鏈條
共合設與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室內設計委員會達成全國戰略合作,在設計與材料之間鏈接一個更加寬廣的平臺,一方面幫扶設計師成長,一方面幫助材料商更好地鏈接設計師,強化設計落地服務,解密設計營銷渠道,共同推進泛家居產業的發展。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室內設計委員會主席 郭鑫
中建協室內設計委是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下屬二級分支機構,委員會以賦能和推動未來設計師成長為核心目標,以設計驅動建材生產和流通企業,促進建材生產及流通領域廠商的成長、創新、共贏。
同時積極參與推進材料和室內設計的共同發展,促進企業與設計師群體的溝通交流,提升建筑材料的使用深度和廣度,更好地促進生產與流通企業相關成員的發展。
玩法2:
與廣東省櫥柜業商會合作,深耕供應鏈材料鏈接。
共合設將與廣東省櫥柜業商會在供應鏈材料上有緊密的合作,共同參與設計研發,為消費者的落地服務負責。

廣東省櫥柜業商會秘書長 鐘娟
廣東省櫥柜業商會是2014年成立的省一級法人社團,會員企業有800多家,服務的省外企業加起來的超過1200家,主要以從事全屋定制的企業為主,延伸出來有三個專業安全委員會:智能家居專業委員會、供應鏈設計專業委員會、工程專業委員會。
其中,供應鏈設計專業委員會,包括門窗、瓷磚、衛浴、軟體餐具、燈光照明等九大供應鏈。
玩法4:
發起“家家大游戲”,為消費者甄選優質口碑品牌
2022年,共合設將發起“家家大游戲”,聚焦中國最大規模高端私宅設計師群體,聚焦專業內容的大型高端私宅裝修真人秀節目,把行業的專業性傳遞出去,幫助消費者帶來真正有價值的設計作品。

同時邀請獨立媒體人戴蓓加入,在傳播方面持續不斷地輸出內容。

從左至右:郭鑫、吳巍、戴蓓
自成立至今,共合設全國下單撮合交易量共計達15億元,其中產業量占比最大的是家居板塊。
上千家設計單位每年落地項目上萬個,而上萬個項目背后是上萬個家庭的需求。在實踐的過程中,共合設發現,產業研發的源頭和前端應用的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脫節。
共合設用了五年整合行業優質資源,包括最佳的設計公司,最棒的產品企業和最靠譜的施工單位。接下來,將通過一系列舉措鏈接消費者。
“家家大游戲”將在過千家設計公司中精選出一百家有代表的設計公司,在一百家代表的設計公司當中,選出20個真實的項目,以短視頻和中視頻的方式,記錄和呈現完整的家居服務過程。
從明年3月開始,共合設將在全國各大展會現場植入“家家大游戲”場地,讓設計師、品牌方、用戶以游戲的形式進入到項目中來評測產品。
年終將根據甲方的評定頒發出三個獎項:年度百位設計總監材料口碑榜、年度私宅人物榜,最佳項目落地榜。
做強設計師渠道的七個觀點
“時代已變,新態勢新玩法”論壇
為幫助泛家居企業與品牌,了解設計渠道未來新態勢,在設計渠道進一步發力或升級,同時幫助設計師了解行業資訊,洞悉未來創業趨勢。
活動在論壇環節邀請獨立媒體人戴蓓主持,對話共合設聯合創始人吳巍,中建協室內設計委主席兼秘書長郭鑫,大家匠心總編胡陽,廣東省櫥柜業商會秘書長鐘娟,中建協室內設計委執行主席蒲英超,(國家)工業技術陽光房設計研究院院長劉子坤。

從左至右:劉子坤、蒲英超、鐘娟、胡陽、郭鑫、吳巍、戴蓓
嘉賓們分別圍繞論壇主題,分享各自洞悉的渠道變化趨勢,以及未來渠道的深耕建議。

共合設聯合創始人 吳巍
觀點1:設計師是甄選最佳買手
吳巍:未來的消費市場會存在一個明確的分層分解。
中間以下,應該具備設計和制造的精耕細作,為消費者提供直接購買產品的服務。中間往上,高凈值人群,需要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專業設計師在兩個領域都可以有所建樹。
面對后者,設計師就是甄選的買手,面對前者,設計師要幫助行業生產出更多高顏值,更具性價比,服務更穩定,交付更可靠的產品和服務,以“貨”的形式提供給消費者。就此看來,家居行業未來對設計的聯動必不可少。

中建協室內設計委主席兼秘書長 郭鑫
觀點2:設計師是未來10年家居建材最大復購者
郭鑫:我們最開始是有產品就可以賣出去,到現在有產品,還得有顏值、懂銷售,不推廣可能都沒有人知道。
未來十年以內,設計師才是材料建材最大的復購者。消費者不需要了解太多產品,基本上設計師就能夠幫業主把所有產品全部弄好,他們能拿到最好的價格,也可以提供最到位的服務。

大家匠心總編 胡陽
觀點3:未來房地產的體量還是會保持在15萬億左右
胡陽:目前房地產行業可能處于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但是中國有14億的人口,未來房地產的體量還是會保持在15萬億左右。
在這個過程之中,大家會更關注各種產品的質量要求。設計也好,產品也好,肯定是更偏向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訴求。

廣東省櫥柜業商會秘書長 鐘娟
觀點4:不管是5萬元的裝修,還是500萬元的裝修,對顏值都有要求
鐘娟:不管是5萬元的裝修,還是500萬元的裝修,對顏值都是有要求的,同時還要環保。
家居家裝設計師一定要和材料商一起,在解決剛需的情況下,去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做到真正的消費升級。
在智能化這一塊,我們會更多地去關注,把整個產業鏈的供應企業全部打通,配合設計師去做最后的固定方案。

中建協室內設計委執行主席 蒲英超
觀點5:主流品牌很大,但顏值和品質未必高
蒲英超:現在市場上存在一種大流通產品,就品牌很大,但顏值和品質未必高。
中建協室內設計委在這個方面會下更多的功夫,幫助中國的設計師群體,幫助c端的用戶,去尋找真正的三高產品,高顏值、高性價比,還有高品質。

(國家)工業技術陽光房設計研究院院長 劉子坤
觀點6:從能用、耐用到好用,把客戶品味的需求提到研發日程。
劉子坤:(國家)工業技術陽光房設計研究院是純學術性的研發機構。從設計的理念上,有三個變化。第一個能用,第二個耐用,第三個好用。
從能用到耐用,本身的轉變不止是一個簡單的產品,到現在的好用,怎么舒適怎么來,怎么舒適怎么設計。
怎么把客戶的品位需求,提到研發和新產品開發的日程上,我感覺這是大勢所趨。

資深媒體人《戴蓓TALK》《獨sir家居》出品人 戴蓓
觀點7:企業在TO C的鏈接上必須要精準
戴蓓:過去只要把設計師的頭像掛在那里,大家就覺得會有產出,但在今天,這件事已經不成立。
今天進入到一個極大的物質豐富的時代,用戶的需求已經發生極大的變化,對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不一樣了。企業需要從消費者的理解的角度去看,他們今天需要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在to c的連接上必須要精準,一個是對生活方式變化的精準捕捉,一個是對于自己品牌的精準定位,能形成自己的護城河,有自己的獨特的標簽,才能夠在這種極大豐富的時代,變成一個讓別人記得住你的品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