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書業過得并不容易。但可以看到,在短視頻和直播的新渠道上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直播間與短視頻們正成為圖書銷售渠道的重要一極,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加入其中,可以看到,銷售格局的變化正驅動著出版機構們調整組織結構、業務習慣乃至產品方向。
不久前,《2021抖音電商圖書消費報告》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抖音圖書帶貨直播總時長達581.8萬小時,累計直播觀看量為80.5億次,圖書類話題的視頻播放量為1485.7億次。站在行業的視角上,興趣電商等新的業務模式、讀者的消費習慣也正在推動圖書電商的發展。

對于書業而言,這份報告更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新渠道的趨勢能否給書業帶來持續增長與新的機會?
增長能否持續?
在圖書品類方面,抖音電商的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該平臺上的圖書銷量同比增長312%,消費人數同比增長205%,每天通過抖音電商售出的圖書超過45萬本。從總量上看,這幾組數據代表了抖音圖書電商已然初露崢嶸,但是對于整個內容電商渠道來看,這一數據并不夸張,尚有增長的空間。

在機構層面,眾多試水抖音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的出版機構當中,磨鐵文化、中信童書、快讀慢活、機械工業出版社、華夏萬卷五家出版機構脫穎而出,成為抖音平臺上圖書銷量增長最快的出版機構。

事實上,這幾家出版機構也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圖書品類和業務模式。磨鐵文化、中信童書、機械工業出版社都是品牌自播中的佼佼者,均與頭部達人有著廣泛的合作,根據《出版人》監測情況,這三家機構旗下直播間主要的圖書品類則分別是青春文學、童書以及成人社科。華夏萬卷的產品主要是字帖類圖書,主要以短視頻帶貨為主。
更為關鍵的是,“達人直播+品牌自播”的帶貨模式為圖書銷售打開新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抖音圖書知識達人數量同比增長89%,成為帶動圖書銷量的重要力量。達人王芳一年售出圖書超1500萬套,明明老師則通過抖音電商實現了從男幼師到圖書知識主播的變身,月銷圖書超10萬套。品牌自播層面,不少出版機構的自播也走過了從零到一的過程。
頭部公司通過組合拳新渠道拓展新市場,小公司通過爆款實現跨越增長,這樣的故事,想必在2022年不會是孤例。
品類與爆款的方向?
在圖書品類上,抖音電商的這一年里也呈現了更多可能性。
數據顯示,2021年抖音圖書中科普類圖書銷量同比增長最快,其中最受讀者青睞的圖書包括《中國鳥類觀察手冊》《六極物理》《考試腦科學》。銷售同比增長第二的則是心理類圖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她世界》《抱住棒棒的自己》是最受讀者喜愛的心理學圖書。地理、歷史、小說類圖書則同樣登上了銷售同比增長最快的品列榜單。

除了這些銷售增長的品類以外,近幾年來,出版從業者們應該對童書近乎全員新渠道的盛況,王芳、清華媽媽馬蘭花等圖書達人的主要品類也是童書。作為出版業競爭最激烈、增長最迅速的品類之一,新渠道已經成為貫穿童書銷售全周期的核心要素。新書達人首發、營銷打造電商關鍵詞、直播與短視頻帶動銷售。
那么,還有哪些圖書品類有可能在2022年的抖音圖書電商上迎來增長?
一是少兒雜志類品種。
在接受《出版人》雜志專訪時,達人北大圖圖媽就表示自己聚焦孩子的碎片化閱讀以及時效性閱讀,每周都會做雜志專場直播,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的《兒童文學》,還有中國第一本航空航天科普雜志《問天少年》等,以此形成了自己在圖書帶貨方面的特色。事實上,不僅僅是北大圖圖媽,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童書類主播將雜志加入到自己的帶貨選擇當中,無論是過刊集合,還是新刊增訂,這種直接來自用戶需求的變化也預示著這一品類已經在快速增長中。而在傳統渠道中,由于征訂能力和觸達能力的逐漸下降,這類產品并不被青睞,伴隨著出版商更多地直面用戶,或許少兒雜志類產品也將迎來一個新的爆發期。
二是動漫類圖書。
浙江文藝出版社于2021年8月底嘗試直播間,目前直播間內大部分是動漫品類的圖書。實際上,據《出版人》了解,不少頭部的大眾出版商加緊布局動漫類圖書,那么在巨頭入局和流量的加持下,2022年抖音圖書電商動漫品類是否會迎來大爆發無疑值得期待。
三是教具類產品。
一位頭部主播向記者透露,目前自己的直播間內并不缺乏圖書選品,實際上這位大主播對于教具、文教類產品的需求更為旺盛。在2021年,地圖、地球儀類產品成為抖音圖書類目上不可忽視的單品。
除了這些品類,抖音圖書電商還有更多可能性,無論是打破出版機構邊界的組套產品,還是原版圖書閱讀,或許在傳統電商的榜單之外,這塊土壤還能延伸出更多的成果。
發現新用戶的契機?
在新渠道剛剛爆發的早期,出版業驚喜地發現,無論是自播還是達人帶貨,很多購書用戶來自于三四線城市的鄉鎮。書業同行們也發現,發現這個市場普遍是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這個市場也存在著平衡的空間,如何在質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調整定價機制與內容結構,做出差異化,推進知識普惠和產業鏈利益共存,將是需要各方共同面對的命題。
除此之外,在興趣電商的新渠道中,滿足新生代用戶的圖書消費需求,也將是產業未來重要的機會之一。這將是書業的新戰場,隨著平臺治理與內容規則的逐漸完善,或許將有出版機構推開書業江湖的新一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