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來,文成擘繪生態富縣、旅游強縣發展藍圖,依托伯溫文化、僑鄉文化、畬族文化、養生文化等豐富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多點開花、眾星拱月”的品質旅游景區集群,深入打造有文成辨識度的文旅融合產品。文旅融合,成為了打開文成前進發展的一把金鑰匙。
賡續“文”脈,傳“成”經典。為進一步開展全域旅游建設,加快文旅融合腳步,2022年7月6日-8日,文成舉辦2022年美麗文成媒體行活動,邀請多家中央級、省級媒體赴文成調研,一同了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背后的文旅故事,體驗不一樣的詩畫生活。
尋夢劉基故鄉 開啟文化傳承之旅
2020年12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于確定21家旅游景區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公告》,劉伯溫故里景區名列其中。景區總面積4.81平方公里,由劉基廟和百丈漈兩大核心景區構成。
作為劉伯溫的故鄉,劉基故居和劉基廟便是游客來此打卡的必經之地。
劉基故居在南田鎮的武陽村,劉基上五代均住此,里面雖沒有豪華宅邸之勢,但整潔古樸?,F存有劉基48歲棄官歸隱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讓我們可以想見當時生活的情景。

劉基廟同樣坐落于南田鎮,它舊稱誠意伯祠,始建于明代天順二年(1458年),占地面積約3024平方米,為七開間回廊合院式木構建筑,主體依次為頭門、儀門、正廳、追遠祠四進。環境清幽,規制恢宏,風格古樸,莊嚴肅穆。廟周文物古跡眾多,有宋建妙果寺、元建徐忠勇祠,及明清建古民居群等,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距離文成縣城不遠處便是百丈漈景區,全部風景區由三個瀑布構成,分別是一漈二漈和三漈。順著山路一路向上,沿途有奇石異草和溪水奔騰不息。壯闊的瀑布從天際垂直而下,三個瀑布的風景不盡相同。在旁邊的茶室里點上一杯“文成貢茶”,遙看瀑布飛落山澗,自是愜意萬分。

家宴有很多,且各有各的歷史和味道,來到文成,嘗過“伯溫家宴”才算是不虛此行。“伯溫家宴”緣起劉基,他曾在《萬里封侯》一詩中寫道“八珍鼎食,何如故鄉”。劉氏后人根據伯溫先生《多能鄙事》和民間流傳,選取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菜肴,結合南田本地特產,逐漸形成了今日的“伯溫家宴”。其中伯溫燒餅這一面食,是劉氏后人紀念劉伯溫燒餅歌的故事而烹制的燒餅。
就在去年底,文成縣百丈漈鎮成功入選2021浙江美麗城鎮省級樣板。作為國家5A級景區劉伯溫故里的核心區,百丈漈鎮將文化特質和旅游產業融合,成功打造文旅型美麗城鎮,近年先后獲得國家級衛生鎮、國家級生態鎮及多項省級示范鄉鎮鄉村榮譽。
探古原味畬鄉 民族寶藏留千年
畬族是我國南方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游耕民族,文成就是浙江畬族的聚居地之一。讓川民族村坐落于文成西坑畬族鎮境內,是一個兼容畬漢民族特色的文化古村,下轄7個自然村,總人口978人,其中畬族人口占四分之一,常駐人口398人。村莊依山而建,錯落分明,背靠千年古樟,毗鄰紅楓林……在這座融合的村落里,仍然保留著獨具特色的畬家文化。

走進這座古村落,無論是建筑、風俗,還是村民的語言、服飾,都包含有較多的畬族文化元素在里面。由于地處文成山水尋幽奇觀帶上,因此古村周邊的風光也是旖旎可人,青山綠水、古道小橋、石墻木屋,加之古樸的民風,悠悠的古韻,更給人一種仿若桃源之感。“誤入”桃源的人們可以在此體驗“攔路酒”、“竹竿舞”,讓川民族村還將“三月三”畬族風情旅游節、畬家長桌宴作為常駐旅游項目植入民族鄉村旅游發展,吸引了大量游客。

近年來,文成縣充分挖掘讓川民族村的資源稟賦,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創新發展的探索和實踐,進行鄉村旅游“微改造、精提升”,讓川民族村先后獲評省3A級景區村莊、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等,鄉村旅游溢出效益明顯。該村通過創新打造“一微兩入”的“讓川村模式”,聚力鄉村旅游“微改造、精提升”、品牌引入和文化融入,使讓川村更加富有魅力、活力和競爭力,成為文成建設全省首批大花園示范縣中一扇亮眼的窗戶。
打響康養牌 構筑天然養生福地
文成全縣森林生態環境優良,綿延洞宮山脈孕育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坐擁著國家5A級景區,森林覆蓋率96%以上,氣候適宜,號稱天下第一氧吧。

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正坐落于此,因其有一巨崖形似“銅鈴”而得名。境內山巒疊翠、峽谷幽深,野生動物群多,還生活著眾多猴群。游人可以近距離觀賞到這自然的精靈在森林中嬉戲玩耍,并有機會與它們親密接觸,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韻味。行走在石階棧道,觀一處銅鈴山萬年激流旋沖形成的壺穴奇觀;穿梭狹長鐵索橋,望一眼龍麒源高深峽谷的絕美風光……春看百花爭艷,夏觀茫茫云霧,秋望晴空明月,冬眺林海雪原。游人身處其中,如入仙境。
在距城區15公里的百丈漈鎮長塘村,毗鄰國家5A級景區百丈漈和天頂湖水庫,有一座大月灣生態休閑樂園。集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親子游樂、拓展訓練、住宿餐飲為一體,因勢而建,富有真趣,讓現代都市人感受到別樣的世外桃源。
近年來,文成縣立足林區實際“靠山吃山”,充分發揮森林景觀優勢,圍繞森林康養、禪修康養、運動康養、鄉村康養四個方面豐富旅游產品,布局全域旅游,大力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
回望悠悠歷史 “紅”是永恒色彩
紅色是革命永恒的主題,紅色旅游則是人們重溫歷史、了解革命傳統的重要渠道。文成是紅十三軍在浙南地區三個游擊戰爭中心區域之一的重要活動地區,是紅軍挺進師游擊根據地、中共瑞青泰縣委和中共青景麗(中心)縣委常駐地、浙江省革命老根據地縣、全國一類革命老區縣。去年以來,為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文成縣委、縣政府從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精神、促進老區發展的戰略高度,推出的集主題教育、特色體驗、紅色研學為一體的紅色旅游品牌即“初心之旅”,主要包括珊溪線路的“星火之旅”和西坑線路的“烽火之旅”。
目前,劉英紀念館成功列入國家3A級景區創建單位,鰲里村落創成溫州市紅色旅游主題教育基地,鰲里、坦歧村均創成浙江省3A級景區村,“初心之旅”成功獲評“溫州市青少年紅色研學線路”、“浙江省52個紅色網紅打卡點”。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紅色文化含義越來越豐富,紅色景點也愈發熠熠生輝。走進文成縣西南部的珊溪鎮,在浙南聞名的紅色旅游“圣地”劉英紀念館讓歷史一幕幕重現;漫步坦歧村紅色長街,回溯精神的根脈,感受涌動的初心,仿佛回到了1935年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古老的街巷,斑駁的墻面,長著蒿草的屋頂,珊溪鎮坦歧村的一磚一瓦,仿佛都在講述這個村落古老的歷史。

百年僑文化 “慢城”長出共富花
隱藏在浙南山區里的玉壺鎮是著名僑鄉,百年華僑文化影響深遠,現有6.8萬余人僑居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域內自然、人文等要素與國際慢城主題契合度高,2016年被正式授予“僑韻玉壺·國際慢城”證書,成為浙江省首個國際慢城。

行走在玉壺,“僑韻”是最獨特的韻味。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僑眷僑胞朋友們回到家鄉文成玉壺鎮,改造老房子,開起“慢城”民宿,打造起此地獨有的“詩與遠方”。借力“僑鄉”和“慢城”兩張金名片,通過鄉賢僑領牽線搭橋,玉壺招引資金1.25億元,先后建成玉壺入城口公園、鄉愁廣場等項目。
文成以建設“國際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吸引了海外華僑回鄉創辦以鮮明的僑文化為主題、以豐富的僑元素為內容的“僑家樂”民宿。如今,“僑家樂”已成為浙江省三大區域民宿品牌之一,入選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IP,在溫州全市域推廣。2022年,“文成縣僑家樂民宿品牌實踐案例”獲評浙江省旅業“微改造、精提升”2021年度實踐案例最佳案例,“溫州市僑家樂品牌民宿”入選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進共同富裕最佳實踐案例。

景有森林薄霧青山溪澗,文有歷史名人紅色基因……文成不僅山清水秀,自然風光秀美,而且底蘊深厚,有許多歷史文化和值得品讀的旅行地。這座集文旅資源為一身的小城,雖藏于浙南一隅,但掩不住自身光芒。
近年來,文成縣依托當地優異的生態條件,走出了一條生態型共同富裕發展之路。眼下,還將計劃打造“珊溪水庫魚頭”區域品牌,以品牌帶動文成漁業、旅游業等產業的整體化發展。此外,文成縣提出要把“伯溫燒餅”培育成帶動山區發展的特色產業,并形成具有文成辨識度的特產,讓本地特色美食進入更廣闊的市場。
依托綠水青山良好生態旅游資源,文成縣將繼續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圍繞打造“國際化旅游目的地”的戰略目標,創新營銷方式,圍繞政策刺激、市場促銷、旅游宣傳等方面打好精準落地組合拳,全力開啟后5A時代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駱思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