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有條檳榔江,在廈門有檳榔路、檳榔中學,在廣東和臺灣等地,有久負盛名的檳榔村,在海南,以檳榔為名的道路、村莊數量更多。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民族學院教授、海南經濟史專家陳光良曾經說過說:“一種農產品被如此多的用做地名,這從一個側面微妙反映出檳榔在歷史上、或者至少某一時期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經濟角色。”
檳榔素來有東方口香糖的美稱,在臺灣更有“綠色黃金”之冠譽。人類嚼檳榔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00年左右。古印度詩人馬可的詩里記載印度訖哩史那王所率領的士兵嚼食檳榔子的情景,當時印度人稱檳榔為Gouvka,嚼檳榔的習俗很快普及到亞洲。很久以前人們就知道嚼食檳榔可以避免瘟疫邪氣,為求得永久的吉祥,逐漸養成嚼食檳榔的習慣。久而久之,其他各地相傳仿效。現在湖南待客交友都離不開檳榔,有種說法,分辨一個人是不是湖南人,就看他嚼不嚼檳榔。實際上,嚼檳榔還流行于中國臺灣、海南、福建等省份, “檳榔西施”也成為臺灣的一張名片。在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亦盛行,在泰國,古代沒有牙膏牙刷,泰國人就用檳榔來潔齒和清新口氣,先將檳榔、蔞葉、石灰(貝殼燒出)放在小器皿搗碎混合,然后放進嘴巴嚼,最后加入煙絲刷牙。
了解到這些的你要不要也來一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