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這句話出自經典電影《羅馬假日》。
日子該怎樣度過?主流媒體《青年報》海派作家專欄特約撰稿人云想霓裳給出了她的答案——讀書、旅行和寫作。
云想霓裳,本名李蕓。除了寫作,她還擔任過網絡文學網站白鹿書院散文版的主編,當過首屆白鹿緣網絡文學大賽的特邀評委。如今,她又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環球旅行寫作者。
“當你行走在路上,人生的疑問會被一一解答,讓你不再迷茫,更享受獨立思考。”
這是云想霓裳在她的環球旅行書稿《云想看塵間》自序里的一句話。這位活躍在主流媒體長達十余年的滬上知名專欄作家在2014年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停掉《青年報》的專欄寫作,開啟為期十年的環球旅行。
如今,數年過去了。筆者聯系到云想霓裳,同她就旅行、寫作和人生展開了一番探討。

周:作為最受歡迎的主流媒體專欄作家,后悔放棄這個平臺嗎?
云:當年放棄的時候確有萬般不舍,畢竟十余年的主流媒體平臺帶給我太多的鮮花和掌聲。無可否認,是《青年報》成就了我,我一直心存感激。可對于離開,我卻從來談不上后悔,因為決定離開的時候我已經為自己規劃了一條自己想走的路。
周:能在主流媒體上開專欄已經是很多作家的理想狀態了,對此,你是怎么看的?
云:只能說我是非常幸運的。有很多優秀的作家,寫出了許多非常優秀的作品,但由于缺乏一個強大而穩定的傳播平臺,從而導致作品和作者的知名度差強人意,這的確是件憾事。也正是我擁有過這樣的幸運,我才覺得自己應該適時地把這個平臺貢獻出來,讓給其他有才華的作者。畢竟,我和《青年報》已經互動了將近十二年的光陰,是時候步入一個新的階段了。老話也有說: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周:幸運肯定是有的,但在《青年報》這樣國家級的主流媒體上持續十余年的熱度,僅有幸運是肯定不夠的。我記得《青年報》海派作家文學專欄的創始人,也是著名作家的王唯銘先生曾在媒體上公開贊揚過你,說你的行文原創了一種風格,文字極具情緒感染力,而不只局限于說人記事。不知你對自己的行文風格有怎樣的定義?
云:我非常感謝王唯銘老師對我文章的肯定。但對于我自己的作文風格,我從未給自己設定過框架。我是比較喜歡也比較擅于寫散文這一體裁,而散文的精神內核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我喜歡用文字來表達情緒而非宣揚觀點,很多時候,情緒到了,觀點自然而成。每個寫作者對于文字的使用風格都不同,但做自己擅長的事兒,才可得心應手。我當然也寫過說人記事的散文,只是那些讓情緒自然彌散的散文更深入人心一些。我喜歡沉浸在文字營造的氛圍感里,這是我寫作的原動力。
周:就好比你的獲獎作品《煙雨殤》。我閱讀的時候感覺那就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說,通篇用精美的字句鍛造出電影般唯美的畫面感。
云:是的。所以說一個人的寫作風格是內心和喜好投射,就像我喜歡寫散文隨筆,是我清楚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的邏輯設計令我疲憊,不像散文可以更自由、更隨性地表達這個世界和自我。當然,人都是此一時彼一時,也不排除若干年后我忽然愛上了寫小說。
周:你在散文上取得的成就已經非常矚目了。除了獲得過國內和國際的文學獎項外,你的作品《金庸小說中的三個極品男人》和《金庸小說中的三個極品女人》自2003年發表以來,幾乎每一年都有為數不少的自媒體和公眾號轉載發表用以引流。我今年4月還在某公眾號上拜讀了你的《金庸小說中的三個極品女人》,已經被做成有聲讀物了。毫無疑問,你的這兩篇文章的傳播力和生命力是巨大的,它們能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上暢銷將近20年,已經不僅是經典了,可以說堪稱奇跡。
云:關于我這兩篇文章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的事兒,還是我一個讀者告訴我的,之前我全不知情。雖然這兩篇文章是名副其實、暢銷了近20年的經典作品,但我卻覺得它們算不得我的代表作,我應該能寫出更好、更能代表“云想霓裳”的作品。
周:無論你視不視為代表作,你這兩篇作品取得的成就都是領域里數一數二的,是絕大多數寫作者望塵莫及的。有一種杰出叫“曲高和寡”,也有一種杰出叫“廣為傳唱”。你的這兩篇無疑是后者,已經非常難得。其實這兩篇我都仔細拜讀過,還是非常具有你濃厚的個人風格的文字,帶有一些女性主義的思考。你能不能說一說你文章中的“女權主義”標簽?
云:無可否認,我的女性讀者偏多。那是因為我的筆調有女性的柔軟,但透出的文思卻時常有著男性的硬朗。一些讀者覺得我是女權主義者,我也并不辯駁。在我理解,女性的權利并不需要聲嘶力竭地爭取,而是需要去選擇踐行。女權不是一個標簽更不是口號,而是每一個女性鄭重地對待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過好一生。
周:很多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都在你的文章里獲得了自我價值回歸。
云:確實有不少讀者寫郵件告訴我,說我文章里的生活狀態是他們一直向往的,而這部分讀者大多是女性。她們甚至寫郵件來跟我探討婚戀、生育等人生問題。這應該跟我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一直在文章中倡導女性經濟獨立、思想獨立有關系。無可否認,以《青年報》的發行量和媒體地位,加上我長達十余年的專欄文章發表,確實使得我文章中一些觀念在社會上具備了強大的影響力。可有的問題,一旦深入,便會覺得沒有標準的正確答案。所以我選擇停一停,去環球旅行,在路上,去感知答案。如果說我以前的文章全是心思,我希望我今后的文章全是見識。
周:去過多少國家了?有什么印象深刻嗎?
云:去過30個國家,絕非走馬觀花。很多地方我會選擇住一段時間,短暫的旅居可以讓我感受到異國他鄉的呼吸,讓我對一方風土人情感同身受。有太多的印象深刻,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美好和猙獰,都存于世,需要我用心感悟用筆記錄。
周:可以描繪一下你的旅行風格嗎?
云:我不喜歡連續、長期的旅行狀態。我喜歡在一個國家旅居一個月,住當地的房子、讀當地相關的書、享受當地的美食、和當地人交朋友聊天。當單純深入地了解過后休整一段時間,讓記憶沉淀出旅居期間的況味,寫下我內心最渴望的表達。旅行游記,如若只是單純的目的地介紹和游玩攻略就太無趣的,我見我聞、我思我想,才是我關于旅行的意義。
周:你的旅行計劃和寫作計劃完成了嗎?
云:還沒有。南美和非洲,是我環球旅行不可或缺的部分,希望明年可以啟動出行。抱歉我無法將還未完成的事情和大家分享,并非要刻意保持神秘感,而是很多感受,包括已經被我寫進文章里的感受,都在不斷地更新當中。旅行就是這樣的,當你去了一個新的國度,增長了新的見識和認知,也會對你曾經有過的偏頗和狹隘起到修正的作用。而我一直有回看修改已寫成文章的習慣,所以那些走過的地方和寫成的文章,也一直在我的自我成長中被不斷地精雕細琢。
周:俗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你作為主流媒體上最具影響力和卓越成就的專欄散文作家之一,相信有很多讀者都在期待你的這本書早日問世。
云:謝謝廣大讀者的熱情。我一定會將我行走世界的見聞和感受用我自己的方式和語言分享給大家。(文/周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