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電商,有這樣三個女人,雖然身在天南地北,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但她們都熱氣騰騰地過著每一天,扛起了一方天地,活成了自己的光。她們的故事,是萬千女性電商創業者的縮影。
01
“人要有志氣,才能被看得起。”
@樊小慧兒,長著一張清秀娃娃臉,做事卻風風火火。有人說她是“全抖音最全能的女人”。蒸包子的時候,她自己扛來一大袋面粉,蹲在地上開始和面。面盆像澡盆那么大。她手很快,嗖嗖嗖,一會兒,面光、手光、盆光,一盆漂漂亮亮的面和好了。然后搟皮、包餡兒、上蒸籠,好像毫不費力,就做成了好幾籠大包子。她的包子餡大皮軟,好多人愛吃,拿去鋪子里總是一售而空,從來不會剩下。

每天,樊小慧兒都是忙前忙后。干各種雜活兒,做各種吃的,擺各種攤兒。
而且,每一樣都做得麻溜兒、爽利、干干脆脆。

有粉絲給她留言,說“一個當代頹廢女大學生表示,看得真的好勵志”。

為啥勵志?因為小慧兒原本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女人。小時候,因為自己是個女娃,她被母親從河南送到河北。把她收留養大的,是一位和她沒有血緣關系的農村奶奶。她特別感恩,從小就學做饅頭、炒菜,幫奶奶分擔家務。
小慧兒16歲時, 奶奶癱瘓了,為了照顧奶奶,她輟學進了鋼鐵廠,被機器砍斷了一截手指。掙的第一筆錢,她給奶奶買了洗衣機,第二筆買了煤氣灶。

后來,小慧兒又嫁回了河南。她的丈夫是一位軍人。雖然在一起時恩愛甜蜜,但兩個人常年異地,隔著3000多公里,遙遙相望已經八年。

雪上加霜的是,婆婆還一直瞧不上她的出身,不待見這個兒媳。有了孩子以后,小慧兒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婆婆又嫌棄她沒有收入,是個只知道花老公錢的“留守婦女”。

小慧兒說,那時候“壓力大得都快神經病了,對著墻天天自言自語。”所以,等孩子上了小學,她就開始立志靠自己掙錢。

沒多少文化,她就拿出做飯的手藝,一邊帶孩子,一邊賣吃的、擺攤兒。綠豆湯、秋梨膏、鹵雞蛋、炒河粉、檸檬雞爪、麻辣鴨頭……她好像什么都會做,還做得都挺好。

小吃、盒飯一做一堆,白天拿到工地上賣,晚上去夜市上擺,很多人都愛吃。
為了給自己鼓勁兒,也為了和千里之外的老公分享,小慧兒把她每天熱火朝天的日常錄下來,發到了抖音上。她砌著磚、揉著面、開著拖拉機,大刀一揮、胳膊一甩……啥活都能。

這個說話不多、做事卻很“虎”的女人,慢慢火了起來。今年30歲的小慧兒,已經有了700多萬粉絲。粉絲們被她的好手藝吸引,紛紛嚷嚷著要她上架食材、調料包和廚具。小慧兒的第一場直播帶貨,是幫農民賣花生。
那次她一下子就賣出了一萬多單。雖然最后沒拿到多少錢,但這讓她意識到,原來一直不受待見的自己還有這么大的能力。

于是,她不用再早出晚歸地擺攤兒了,而是慢慢地把重心放到了抖音帶貨上。
小慧兒人實在,貨也帶得好。對她而言,這樣一筆收入不僅是經濟來源,更是她失落已久的自尊心。

曾經的小慧兒,自己都過得焦頭爛額,也無力回報把她養大的奶奶。現在,她有了經濟實力,不僅贍養起了叔嬸,還供著他們家里的兩個孩子讀書。
去年河南受災,她更是捐了一車消毒液,跟著大貨車一路送到了災區。她用她的“逆襲”,激勵了很多粉絲。看著她從一無所有到撐起一個家,大家都覺得“日子還是得甩開膀子過”。

一個拿到了命運“滿手爛牌”的女人,就這樣靠自己打了一場翻身仗,不僅解決了生計,還找到了人生價值。她靠的是什么呢?無非就是勤奮,踏實,和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02
“下嫁”又如何,我自己就是光。
這是一個“下嫁”的故事。

光看視頻,你肯定以為這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藏區姐姐。其實,阿娟曾是個大城市的姑娘。她從小生在成都,家境充裕。長大后,她成了國際導游,去過48個國家,見識廣博。

家里人曾經認為她會定居歐洲,沒想到,她嫁到了阿壩州的小金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5年前,阿娟為了愛情第一次來到嘉絨,從成都坐了4小時的車。那里的情況出乎她的意料:破敗的房子,石頭鋪的路,地還是用牛耕,家家戶戶都是讓人難以落腳的旱廁。

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缺水、貧瘠。除了藍天和雪山,好像沒有一點讓人留戀的地方。可這種落差感,很快被村民們的熱情給沖散了。全村的男女老少知道阿勇帶著女朋友來,都邀請她去家里吃飯。完全是過年招待貴客的陣仗。這種熱情和質樸,以及當地她完全沒見過的文化,打動了阿娟。

結婚后,她發現了嘉絨最大的難題:不是沒有好東西,而是好東西賣不出去,叫不上價。這里盛產松茸。可作為在日本餐廳里,一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00元)二三兩的高級食材,這里的收購價只有十幾塊錢一斤。

她的公公是個養蜂人,釀出來的蜜香醇濃厚。但因為沒有名氣,也沒有銷路,只能低價賣給收購的商家。中間商掙得盆滿缽滿,可辛辛苦苦的村民們卻賺不到幾個錢。阿娟覺得很不應該,于是琢磨著從網上賣這里的好東西。

阿娟的第一次嘗試,是這里山上散養的豬肉。為了運輸,她大膽提議村民們把豬肉做成符合食品銷售標準的香腸, 然后拿到網上賣。她心里沒啥底,戰戰兢兢地想,要是一斤也賣不出去,可就慘了。誰想,香腸很快賣光了,城市里“嘴刁”的客人們還紛紛點贊:“有肉香味,是小時候的味道。”
這次成功,激勵了阿娟。她做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和老公回小金縣定居、創業,幫大家把嘉絨的這些好東西都賣出去。

回到了藏區,阿娟拿著手機漫山遍野地拍。她注冊了一個抖音號@嘉絨姐姐阿娟,把這里的美景、美食,拍給網友們看。然后和老公開著皮卡,一家一戶地向村民們解釋,收購山貨。第一個月,訂單就涌來了。當地很多老人,大半輩子都在高原的絕壁上挖藥材、“拿命換錢”。因為阿娟說花椒賣得不錯,他們紛紛在院子里種起了花椒。阿娟賣得很順利,有的老人們拿到錢,眼眶都紅了:以后家里的后代,終于可以不用那么危險地討生活了。

通過抖音電商,阿娟一個月直播就賣出了200多噸蘋果,相當于一整個鄉的產量。在她的幫助下,村里數十戶貧困戶脫了貧。

為了幫到更多人,阿娟還辦起了公益講座,幫各個村培養抖音帶貨達人。“如果一個村有一個帶貨主播,這個村就不愁了。”

在她的培訓和鼓勵下,越來越多的藏區女人,走到了鏡頭前。她們展現藏區的風情、女人的力量,勇敢地為自家的產品宣傳叫好。阿娟的抖音小店,每個月能賣數萬單。

訂單也帶來了就業,農閑的村民打包、封箱,也有收入了。甚至縣里的一些年輕人,都受到阿娟的感染,決定留下來改變家鄉。阿娟帶動鄉親增收致富的事跡,曾被央視報道點贊,阿壩州還為她頒發了“感動阿壩人物獎”。
她特別感慨,領獎的那天眼睛都哭腫了。

一個女人可以多閃亮?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和阿娟一樣,內心積蓄著巨大的能量,只等找到合適的出口。
03
“港片”式煲湯的傲嬌少女
“教你一句話激怒廣東朋友,只要在他耳邊說一句:湯水沒營養。”收音機里的廣播傳來這樣一段。女孩“哼”了一聲,從鋪子里拿出瘦肉、羊肚菌、大連鮑、蟲草、姜片,隔水燉煮兩小時。

隨后,她把這碗營養料足的瘦肉湯,吃了個底朝天。心滿意足。“嗝。”
字幕打出三個字,“挺補的”,然后戛然而止。這是@芳芳一人食的抖音,很有一種港片味兒。老舊的滋補食材鋪子,八九十年代的復古濾鏡、粵語金曲的悠長配樂。

芳芳是個廣州的90后女孩,家里開了30多年的滋補食材批發店。本來生意一向還行,結果疫情一來,差點倒閉。為了挽救這間鋪子,芳芳開通了抖音。愛藝術的她,把煲一碗湯、煮一碗粥的過程,拍成了視頻。

剛開始的半年,毫無起色,人家一看這么小的號教做菜,很快劃走了。芳芳差點放棄了,但看著成天唉聲嘆氣的父母,又不忍心家里堅持了30多年的店鋪就這樣關門。

她琢磨剪輯、琢磨畫面,把自己的抖音拍成了精品:成袋的食材、搖扇子的少女、街頭的微風、滾沸的蒸騰……每一樣元素,都像是老港片的橋段。

大家都喜歡看這個仿佛從電影中走出的少女,每天“偷”鋪子里的食材,用“哼嗯嗝”三個字傲嬌煲湯。

而最讓芳芳驕傲的是,她不僅吸引了80萬粉絲,也盤活了店里的生意。
一開始總有人留言說:“你們廣東人吃的東西,我真的一樣都沒見過。”

確實,在芳芳家的線下門店,來來往往的都是當地人。而現在,她已經在抖音電商拓展出了四成外地顧客,全國各地都有人愛上了她視頻里的“老廣味道”。

有時候,她一場直播能賣出20萬單。憑一己之力,憑那個“港片味兒”的小創意,她不只挽救了自家的生計,更將這種傳統的廣式美味傳遞到了天南地北。無意間干了一票大事。有時候人會被一個小努力成就的。前提是,你要一直在路上。
04
最早看到她們,是在抖音電商的“尋找同行者”官網。“尋找同行者”是抖音電商推出的長期項目,通過挖掘優質的達人和商家,依托各項扶持計劃,幫他們在平臺實現更長遠的發展。“三八”國際婦女節,在“抖音38節”的“遇見她力量”專區,抖音電商也在持續“與她同行”。圖書達人、匠心手藝人、新農人中的女性從業者,傳遞出了好多溫暖的力量。這其中就有芳芳、阿娟、小慧兒的身影。在抖音電商,她們扎根在自己的領域里,不斷創造著新的價值。這些女人最讓人感動的,不是她們多能干,多有才。而是她們明明也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樣,有時艱難,有時困頓,有時迷惑。可不管遇到怎樣的困境,她們都還是奮力向前,不辭辛苦地創造更好的明天。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她們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的無窮力量,看到了生活的一萬種可能。也讓我們知道,就算此刻風大雨大,就算日子疲憊困乏,就算前路大霧彌漫。身為創業者,只要堅持著,一直一直向前走,就總會遇到光。而作為她們大顯身手的抖音電商平臺,則讓更多女性的努力被看見,在創業的道路上為她們開辟更多新的可能性,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與她同行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