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網友都被抖音電商的一位讀書博主圈粉了。他的ID叫@焦尾Tyler ,是一名圖書知識達人。
他講書的方式心平氣和、娓娓道來,給人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舉幾個例子:
1.會撒嬌的小孩和不會撒嬌的小孩,哪個更容易成長為情緒成熟的大人?
心理學家的觀點是,會撒嬌的小孩更容易獲得內在的成熟。
因為他們不需要學著去察言觀色,他們的撒嬌能夠得到回應。
這些幸福地度過童年時光的人,能夠獲得一種完整的安全感,這讓他們更容易能夠達到一種情緒上的成熟,這種成熟讓他們在人際關系里不會瞻前顧后,束手束腳,幫助他們建立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
而那些一直都無法對別人撒嬌的孩子,可能是大人忙的顧不過來孩子,可能是家庭關系有點緊張。
總之,撒嬌失效了,他們只能變得乖巧懂事。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多數會成長為一個過分認真的大人,他們信任規則多過信任情緒,對人客客氣氣,他們可以通過這種表層化的交往,來換取被人信任,被人喜歡的感覺。

但這樣一本正經地努力生活久了,就很容易形成一種緊繃又壓抑的性格。
別人明明沒有對你做什么要求,也沒有期待什么,更沒有去責備你,但是你卻隱隱地感覺自己在被要求,被期待,被責備。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因為一個早早就懂得用懂事來討大人喜歡的人,其實一直都壓抑著一種撒嬌欲。
就是那種要求別人為自己做點什么,在別人沒有按自己要求做的時候,自己還能理直氣壯地去責怪他一下,這就是撒嬌。
撒嬌是小孩子的特權,也是童年時的心理需要。
如果這種需要在小的時候沒有被滿足,自己還去壓抑住了,那被壓抑的東西將來一定會以某種形式投射出來,于是就會感到自己是在被要求,被期待,甚至是被責備。
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會很拘謹,甚至在看到別人旁若無人地開懷大笑的時候,心里面可能都在想“會不會有點尷尬啊”,但是同時又有點羨慕對方。

如果把成熟分成內外,那外在成熟是很容易達到的事情,不就是對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的熟悉和遵守嘛,而內在成熟則要難很多,因為童年缺失的安全感,成年之后想要尋找回來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
得體和老練是很容易的,松弛和平和才是困難的。
如果你看到這段分析有所感觸,那《告別不安》這本書很可能會適合你。
很多讀者可以在這本書的引導下,多發現一些自我,慢慢找回那些安全感。
這也是@焦尾Tyler 在介紹一本書時所用的方式。
他會給讀者一扇窗,讓讀者看見一些東西,但他不會去斷言,這些東西好或者不好,有用或者沒用。
他只是讓讀者看到,然后由讀者自己來決定,是否要繼續探索下去。
他給了讀者以一種充分的尊重。
2.什么事情可以讓一個女人瞬間崩潰?
老公出軌?
不太能。
畢竟,聰明的女人也可以選擇跟蹤、取證,然后讓他凈身出戶。
但是跟蹤的時候,發現他和另一個女人耳鬢廝磨呢?
而此時你恰好躲在床下。
羞憤、痛苦、屈辱,你恨不得爬出來把這兩個人殺掉。
然而,這個時候房間里的動靜突然停了。
你看見老公的雙腳出現在你眼前,而那個女人的身體就像一個沙袋摔在了地板上。
你本來是來捉奸的,結果卻不小心闖進了老公的殺人現場。
當你從床底下爬出來的時候會怎樣?
心臟瘋狂跳動,身體像打鼓一樣震顫,想要跑,卻偏偏被老公看見。
你和他對視的那一刻,他僅僅是看了你一眼,就足以讓你崩潰。
但這還不是最讓人崩潰的。
“我們可不可以把這些事當做沒有發生過?我們都忘掉,我絕不多嘴問你一句,絕不!”

當你顫顫巍巍地問他,不,是向他求饒時,如果他打你、罵你甚至是要挾你,你都會覺得好受一點。
但他只是嘆了一口氣,然后用惋惜地語氣告訴你:“你為什么就不能好好待在家里呢?”
他一邊這樣說著,一邊向你走來。
上述這段場景,出自那多的懸疑小說《人間我來過》的開篇。
這是一本著重描寫犯罪心理和動機的懸疑小說。
僅僅是開篇描述的場景,就足以喚起劇烈的心跳。
而隨著真相一層層被剝開,更多的受害者開始浮出水面,他們的故事甚至讓辦案的警察都沉默了。
震撼嗎?
更讓人震撼的是,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
在此之前,這個案子在作者的心里已經放了六年。
讀完這本書,就讓你體會到什么是極端狀況下,愛的畸變,也會明白什么叫《人間我來過》。

聽完@焦尾Tyler 的介紹,你是否對這本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而@焦尾Tyler 對這個故事的評價也讓人意猶未盡:
"那些能夠用自己的生命去守護自己愛人的人,和為了愛人而拔刀行兇的人,很可能就是同一種人。愛也能生惡,只要逼到那個份上,玫瑰和蛇自然會相互轉化。"
3.“一萬小時定律”真的靠譜嗎?
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最早出自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一書,這本書引用了心理學家安德森 . 埃里克森的一項研究。
研究統計了柏林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學生的練習時間,發現頂尖水平的學生練習時間普遍超過了1萬小時,而中等水平的學生練習時間則在8000小時左右,一般水平則是4000小時。
之后,研究者又統計了鋼琴專業,得到的結果也是一樣。
于是,《異類》這本書的作者就給出了那個很有名的論斷——天才是苦練一萬小時的結果。
在這之后,“一萬小時定律”便成了鼓勵人們不懈努力的一項依據。
那么,這個依據靠譜嗎?
其實,就在“一萬小時定律”面世后不久,那位心理學家安德森 . 埃里克森就親自寫了一本書進行了反駁。
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刻意練習》。
安德森 . 埃里克森在書中表示,一旦一個人達到某個足夠熟練的程度,那更多的練習并不會帶來更大的進步。
這個結論也得到了更多調查數據的支撐,平均來看,苦練只能影響到最終表現的12%(這其中,苦練對職業電競選手的影響最大,為26%,而在職場的影響則最低,僅為1%)。
那么,在苦練之外,還有什么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核心影響因素呢?
答案就如書名所示——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包含四個基本要素:
第一,找到你的學習區,它位于你的舒適區和恐慌區之間;
第二,持續而專注的練習;
第三,明確而且可以拆分到足夠細致的一個目標;
第四,有效反饋。
@焦尾Tyler 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解釋了這四個要素。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看看他的這期視頻。
@焦尾Tyler 涉獵的范圍非常之廣,除了上文提到的心理學、懸疑小說、自我成長之外,還包括文學、科幻、科普以及工具類書籍,等等。
他個人其實對科幻小說以及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尤其感興趣。
在提到村上春樹時,他說:
過去他覺得村上春樹是受英美文化的影響,所以對男女關系描寫的很隨意、放蕩、直白,但后來他覺得,應該是他(村上)本人對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從不抱有過高的期待,彼此就像是通風管道里面的空氣,擦肩而過的時候交換一點熱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就突然不見。
看到“通風管道里的空氣進行交換熱量”的那個比喻時,很多讀者會有一種心有靈犀的感覺——他該不會也是學理工科的吧?
后來發現,還真的是。
@焦尾Tyler 畢業于四川大學,學的是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也曾做過一段時間的液晶面板工程師。
但兜兜轉轉之后,他最終還是走上了抖音讀書創作這條路。
原因也非常純粹,就是因為熱愛讀書。
這或許也和他的童年經歷有關。
@焦尾Tyler 出身于陜西漢中的一個普通家庭,讀小學的時候,父母因為要忙于工作,一度把他送到了親戚家。
親戚家遠在大山中,而且當地的方言他也聽不太懂,這讓@焦尾Tyler 有了一種被疏離的感覺。
好在,當地的小學有一間借書室。
“我的閱讀習慣,其實是從逃避開始的,逃避陌生感,逃避孤單,打發一些沒有玩伴和父母的時間。”
借書室里有什么書,他就看什么。
所以,在小學的時候,他就讀完了《簡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雙城記》《魯迅全集》等國內外名著。
@焦尾Tyler 說,當時他最喜歡的是《簡愛》。
其實這本書是講什么的他已經完全記不清了,但故事主人公的處境,給了他一種很強的代入感。
尤其是在父親早逝之后,這種代入感更為強烈。
后來,母親把他接回了城里,而此時的他,閱讀的習慣已經養成,并伴隨至今。
曾有人問過@焦尾Tyler ,為什么選擇機械工程這個專業。
相比于電氣、電子、計算機等工科專業,機械這個行業的平均收入是明顯要低于前面這些的。
他笑著回應說,填志愿的時候什么都不懂,但是考慮到自己物理和數學比較好,再加上對機械也感興趣,于是就報了這個。
但當真的學了機械工程這門專業之后,他發現自己還是對讀書和寫作更感興趣。
大學的時候,他曾花了一年的時間來練習寫作,還給自己制定了每天寫一篇1000字文章的計劃,并開設了自己的公眾號。
但很可惜的是,堅持了一年之后,這個公眾號并沒能做起來。
于是在畢業之后,他就老老實實去上班了,成為了一名液晶面板工程師。
但內心熱愛之物,就像是一顆種子,哪怕暫時被壓抑了,卻始終會在內心呼喚。
2019年,@焦尾Tyler 決定試著在抖音上發布自己的第一條讀書視頻,介紹《微習慣》這本書:
當你想養成一個新的習慣,你是傾向于用意志力(以理智判斷來對自己做強制行為)還是動力(先鼓動自己,讓自己產生做這件事的激情,然后再產生行動)呢?

一件T恤,一副眼鏡,簡陋的背景,慢條斯理地講解一本書,@焦尾Tyler 就這樣出道了。
哪怕起初的時候觀眾寥寥無幾,但做著做著,一些視頻就開始在抖音上火了:
● 四維生物眼中的我們是什么樣子?
● 《地獄變》——何為地獄?
● 《局外人》——如何度過這荒誕的一生?
● 什么是克蘇魯神話
這些視頻都獲得了幾十萬的點贊和網友的好評,也吸引了出版社和抖音官方的注意。
如今的@焦尾Tyler 已經獲得了115.8萬網友的關注,也已經能夠通過抖音電商將圖書送到更多讀者手中,截至目前,通過抖音電商,他已經帶動圖書銷售超17萬單,更重要的是,他能在這件事中感受到自己的社會價值。

在@焦尾Tyler 看來,讀書是一場能夠反饋到現實中的交互:
“人們浸潤在各自的人生中,每個面容下都有一份隱藏的故事。能靜下心讀懂書中的人物,也可以更深刻理解身邊的人。”
而他作為一名讀書創作者,他要做的并不是越俎代庖,代替你去讀書,更不是像一些人說的,把一本書嚼碎了送到你的嘴邊,@焦尾Tyler只是把你帶到了閱讀的大門之前。
他會為你敲開這扇門,讓其露出一條門縫,然后讓你看到里面的一些東西。
至于要不要走進這扇門,永遠都只取決于你自己。
在很多人眼里,@焦尾Tyler 是閱讀世界的引路人。
而抖音電商,則讓一個又一個@焦尾Tyler 這樣的引路人,讓熱愛讀書的創作者有了發光發亮的舞臺,也讓熱愛讀書的人們能夠通過創作者們聚攏在一起,成為彼此的知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