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麗水女孩鍋鍋的人生中,存在著兩段敘事。
在第一段敘事里,她是村里有名的“皮小孩”,因為過于頑皮,村里的許多媽媽都會叮囑自家的孩子:“不要和她一起玩。”
在第二段敘事里,她成為了背著鍋奔跑在大山里的女孩,在這段故事里,貫穿了與夢想有關的困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跌倒,以及絕不放棄的執拗。
而這兩段故事的交匯點,發生在鍋鍋27歲這年,自此之后,她的故事開始變換了走向。
鍋鍋出生那年,是1992年。彼時她的家中并不富裕——父親在工作上經歷了幾次失敗,逐漸失去斗志,家中的開銷全靠母親打工獲得,家中孩子多,花錢的地方也多,日子過得拮據。
雖然生活不算富有,但鍋鍋的童年卻過得十分自在,因為她所生活的麗水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0%,所以山、水與植物,構成了鍋鍋成長中的“三元素”——
春天在溪水邊燒烤,夏天在小河里游泳,每到秋天,鍋鍋常會背著小竹簍跟著家人去山上收種植的橘子,看姑姑們將橘子一顆顆剪進扁擔,回家后,再將幾百斤橘子攤在院子地下,等待收果商開大卡車來拉走。
每次賣完橘子后,母親總會去市場上多買幾斤肉,還會在村口的小賣部里給鍋鍋買一瓶雪碧汽水。
許多年后,鍋鍋依舊能夠清晰記得那些秋日傍晚,自己拉著媽媽的手,喝著雪碧走回家中,遠處是朦朧的大山,近處是歸家的村民,那成為了她成長過程中極為珍貴的瞬間。

鍋鍋小時候
8歲那年,在一次婚禮上,鍋鍋看到一位叔叔對著新郎新娘舉著一個“盒子”,后來她才知道,原來那個盒子叫做攝像機,可以將眼前的畫面記錄下來再次播放,而那個叔叔的職業則叫“攝影師”。
鍋鍋感到震撼極了:“那樣一個小小的盒子,竟然可以記錄下那么多幸福的畫面和瞬間。”
從那天起,成為一名攝影師的夢想,就這樣被放入鍋鍋心中,也正因為此,讀初中時,她便開始通過網絡自學剪輯。
17歲那年,為了支持鍋鍋的夢想,母親用省吃儉用攢下來的4000塊錢,給鍋鍋買來第一臺相機。
回頭看,那臺有些磨損的二手相機,成為了鍋鍋實現夢想的開端。職高畢業后,她成為了一名婚禮攝像,開始幫助新婚夫婦拍攝制作婚禮紀錄片。
攝影師的工作并不輕松,不分季節與天氣的拍攝、沉重的攝影機,以及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拍攝時的鍋鍋
但鍋鍋卻從不覺得辛苦,相比體力的疲勞,她無法接受的是行業內存在的性別偏見——
有許多客戶在看到她是女攝影師后,便會對她的專業性產生質疑,不愿配合,有人甚至在看到她是女生后,直接要求更換攝影師。
鍋鍋覺得不解,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如此熱愛這個行業,卻不被相信,為此,她把頭發剪成短發,暗暗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拍攝出最好的片子。

鍋鍋舊照
攝像的工資并不算高,通常拍攝一天,鍋鍋能拿到100塊錢,然而拍攝設備卻價格不菲。
為了能買到更好的相機與鏡頭,工作空閑的時候,鍋鍋常會去市場里買回十幾斤新鮮的小龍蝦,炒好后再親自騎著小電車去送外賣——
鍋鍋喜歡美食,廚藝也好,所以她制作的外賣也總被訂購一空。
回頭看,那時鍋鍋的想法很簡單,她只想將送外賣的收入一筆筆攢起來,買更好的鏡頭,拍畫質更好的片子。
她并不知道的是,自己在做的事情,竟在不經意間為她之后的創作埋下了伏筆。
在朋友眼中,在一群人中,鍋鍋總像一個“啦啦隊長”,無論在工作與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難,她總是大笑著開導大家:
“沒關系,堅持住,不要放棄。”
但就算性格如此,鍋鍋依舊會經歷人生低谷期——在連續拍攝了多年婚禮紀錄后,鍋鍋開始產生自我懷疑,她不斷問自己:
“這樣的拍攝內容,究竟是不是真正想要的?”鍋鍋也并非沒想過放棄,但一想到家中會就此少一份收入,這個念頭便很快在她腦海中消散。

鍋鍋舊照
轉機在2019年到來,這一年,因為家中老房拆遷,鍋鍋和家人搬到了距離老房子一公里外的新樓里。
家中生活壓力減輕,鍋鍋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拍攝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內容。
那時,因為哥哥在山上養蜜蜂,偶爾鍋鍋也會扛著蜂桶,跟著哥哥上山。在一次聊天中,哥哥講起,在他們的老家浙江麗水有一個抖音團隊很厲害,這個團隊常常會拍攝一些視頻,分享大山里的生活。
說完后,哥哥轉頭問鍋鍋:“你都跟拍別人這么久了,為什么不拍拍自己,跟大家分享一下生活呢?”
哥哥的話給了鍋鍋一個新思路,畢竟拍攝自己的生活,既可以繼續她熱愛的攝影工作,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創作視頻內容。
以此為起點,鍋鍋用三腳架架起了自己的相機,開始用鏡頭記錄生活。
在抖音上,她給自己取名“大野蜜探·背鍋俠”,談及原因,鍋鍋說因為過去在生活工作中,自己總是不會辯解,常常背鍋,所以取這個名字來提醒自己,希望未來能夠更加自由,也希望從新開始。

鍋鍋
在她的賬號里,出現在鏡頭里的鍋鍋通常會背著一口鍋,戴著一副圓圓的墨鏡,穿著一身女俠衣服,奔跑在大山與小溪邊。
視頻里,她復刻著自己幼時的生活——爬樹摘野果,下水捉活魚,在小溪里清洗龍蝦,就地挖坑烤紅薯,用岸邊的石塊臨時搭建起灶臺,放上一口鍋,就開始烹飪各種各樣的美食。
有時是用砂鍋燉一碗紅燒肉,有時則是用錫紙包裹住一只雞,再丟入火堆里烤,有時則是買下100多斤排骨,在山上砍回竹子搭建成晾曬架,在上面晾曬臘排骨。

天氣好的時候,她還會跟著哥哥上山放蜂桶、采野菜,一邊采一邊念叨著:
“這些野菜可以降血壓,多采點拿回家給爸爸吃。”

鍋鍋和哥哥一起上山放蜂桶
最開始拍攝視頻時,鍋鍋和哥哥的目標很簡單:如果粉絲數能夠漲到1000,點贊數超過1萬,他們就繼續更新。
但沒想到,鍋鍋視頻里傳遞出的生命力與閑適感吸引來越來越多的人,僅僅幾個月時間,鍋鍋抖音賬號的粉絲就到達了200萬。
然而,在面對越來越多的關注時,鍋鍋卻突然感到迷路了。
她開始思考,自己究竟能通過視頻,給粉絲帶來什么、傳遞出怎樣的觀點,回憶起那段時間,鍋鍋形容那時的自己遭遇了“滑鐵盧”:
“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該創作什么樣的內容,覺得自己格局特別小。”
這種迷茫感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困住了鍋鍋,直到那個重要的轉折點出現。
2020年4月8日,為了助力湖北復蘇,抖音發起了“湖北好久不見”話題,鍋鍋也被邀請參加。
在解封當日,鍋鍋發布了一條如何制作咸蛋黃小龍蝦的視頻,在視頻里,鍋鍋說:“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4月8日,我不知道該說什么表達我的心情。”
當晚7點,她又在直播間里推薦了一些湖北美食與潛江小龍蝦,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助力湖北。

在當時,鍋鍋發布的視頻獲得了上百萬的點贊,當晚她的直播間里也涌入了十幾萬粉絲,評論里,大家都在為湖北加油鼓勁。
在此之前,鍋鍋也常常直播,那時她直播內容多數是與粉絲聊天,或者分享自己的生活,而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助力活動。
她從未想到通過自己的一條視頻、一次直播,竟然能夠傳遞一種力量,一份關注。
如同一條新的路途,被鋪在了她的面前,而關于夢想,鍋鍋有了不同的解法。

助農時的鍋鍋
鍋鍋的心態在改變的同時,世界也在發生著變化。
疫情的來臨讓許多人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也讓全國各地的農民發了愁,因為運輸問題,許多優質的農作物被迫滯銷,甚至爛在地里。
鍋鍋知道后,決定通過自己的力量,以拍攝短視頻與直播帶貨的方式,幫助農民售賣滯銷的農產品。
雖然是助農,但鍋鍋依然要保證售賣農作物的品質,所以每次為直播選品時,她都會親自前往種植地考察,在篩選、試吃、確保過農作物的品質與種植條件后,她才會推薦。
對鍋鍋而言,這是對于農民的保護,也是對于消費者的負責。

考察果園時的鍋鍋
這一年鍋鍋28歲,因為要助農,她第一次離開家鄉麗水,去往全國各地,售賣具有當地特色且優質的農產品。
在直播帶貨的過程中,鍋鍋第一次發現,原來有的地區,果園面積可以這么大:“坐在飛機上也一望無盡。”
也第一次知道,不同土壤生長出來的水果,竟然會在口感上有著這么大的差別。
比如湖南麻陽的冰糖橙甜潤爽口,汁多肉脆,因含糖量高而聞名;四川浦江憑借著獨特的地理與土壤環境,種植出了酸甜爽口、風味獨特的獼猴桃;甘肅民勤則因為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產出的哈密瓜又香又甜……
而這些優質的農產品,也通過鍋鍋的直播間,被送往全國各地——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她跑遍了全國幾十個城市進行直播助農,通常一次直播,就能幫助農民們賣出十幾萬斤農作物。

助農時的鍋鍋
讓鍋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她去往山東蒙陰縣,幫助當地農民售賣黃桃,在直播間里,鍋鍋一邊唱著當地的民歌,一邊向粉絲們介紹黃桃。
在當晚,僅僅開播半小時,鍋鍋的直播間就賣出了50萬斤黃桃。
在這一過程中,常有當地的農民向鍋鍋表示感謝——過去,如果農作物不及時賣出,水果會錯過最好的食用時間,許多水果收購商則抓住了農民們這種心理,故意壓低收購價。
而如今,抖音電商給果農們打造出了“另一條路”,讓他們可以通過線上售賣種植的水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們被壓價的困境。

鍋鍋鏡頭下的農民們
然而,疫情反復,鍋鍋也不能總“在路上”。
不方便外出的時候,鍋鍋就讓果農把樣品寄到家里,持續電商助農的同時,她還會分享日常挖掘的美食好物。
對于選品,鍋鍋有著自己的一套鏈路:
首先要保證品質,對于帶貨的商品,如果是水果,她都會先讓商家寄來后,親自進行試吃,確保口感與品質。
如果是加工類食品,她則會仔細查看配料表,確定生產資質,也會傾向和評分高的店鋪合作。
其次,鍋鍋希望在帶貨的同時,能夠給粉絲帶來一些與美食相關的靈感。
比如在推薦黃金百香果時,鍋鍋會教大家制作一鍋百香果蜜:將幾十個百香果挖出果實,再用自家產的土蜂蜜調和,制作成清香酸甜且純天然的百香果蜜。
再比如推薦西紅柿時,她會教大家區分,什么樣的西紅柿適合涼拌,什么樣的西紅柿適合炒雞蛋。

鍋鍋在擠壓自家產的蜂蜜
此外,鍋鍋還會根據季節的不同進行選品——春天的時候,她會推薦來自海南的金鉆鳳梨,還會在視頻中給大家講解鳳梨與菠蘿的區別;

秋天的時候,她則會摘下成熟的梨子,制作一鍋古法秋梨膏,并且提醒大家,天氣變涼了,要注意身體。

鍋鍋制作秋梨膏
鍋鍋的真誠也收獲了認可,她曾經在直播間賣出4萬多單海南鳳梨,平均下來,每次直播,她都能賣出2萬多單食品。
回頭看,無論是拍攝鄉村生活,還是通過視頻與直播的形式,向粉絲推薦各類優質農產品,對鍋鍋而言,她始終希望將自己心中的美好生活方式介紹給更多人,展現更多樣的人生選擇。
而這也與抖音電商春雨計劃發起的“100種美好生活方式”活動的初心不謀而合,也正因此,在這次活動中,鍋鍋發布了多條視頻參與——
在這些傳遞出“美好生活方式”的視頻中,鍋鍋有時會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一層層地撥開手撥筍,和大家分享筍的美味;

有時鍋鍋會特意早起,在清晨給家人們做一碗酸甜可口的西紅柿面魚;
有時則是在炎炎夏日里,調制一碗冰鎮酸梅湯,和家人們一起坐在家中的小院里,看著遠處的大山一邊喝酸梅汁,一邊聊天。

鍋鍋給家人們制作的西紅柿面魚
視頻里,鍋鍋制作的一道道美食以及她與家人間的互動,讓許多粉絲感到溫暖與閑適。很多下單同款食材的粉絲說,希望能夠給自己的家人也復刻一份美味與關心。
雖然如今,鍋鍋對于電商帶貨的整個流程早已了熟于心,但回望來路,卻并非一帆風順,在最初帶貨階段,鍋鍋常常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如何在視頻上掛小黃車、售賣水果的壞果率如何降低、食品如何包裝與保鮮……鍋鍋說:“感覺那時每天都在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的困難,每天都在克服與改變自己,希望做得更好。”“
但好在,我堅持過來了。”
前不久,鍋鍋剛度過了自己的30歲生日,生日當天,她請來一群朋友,在自己常常拍攝視頻的小溪邊支起大鍋,做了許多美食與大家一起分享。
站在岸邊,鍋鍋突然發現溪里的水已開始變涼,夏天似乎要過去了。
對于鍋鍋而言,這是過去30年里又一個普通的夏天——每天在水里飄著,在山林里跑著,日子就這樣一閃而過了。

鍋鍋
時間倏忽而過,她依然生活在家鄉麗水,山與水仍和她年幼時一般,然而,她的生活卻不同了。
一切都在越來越好了。
今年,鍋鍋的哥哥、弟弟以及其他幾位家人,也先后加入了她的視頻制作團隊,與她一起創作。鍋鍋說:“幫手越多,責任也越大。”
抖音電商不僅為鍋鍋的人生打開新出口,還為她身邊的其他年輕人提供了生存思路——村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跟著鍋鍋學習拍攝與制作視頻,希望有技能傍身后,能留在家鄉,讓家鄉好物走出去。

回看過去,作為女攝像師的鍋鍋,曾經歷過許多不公平的事情以及誤解,而如今作為抖音電商創作者的鍋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她說:
“我覺得抖音電商就是一個公平的平臺,無論你的性別、職業或者是任何東西,你只要努力,就可以發光。”
“而我想成為那個可以發光的人。”
在抖音電商,像鍋鍋這樣的創作者還有許多,他們在用自己的堅持、真誠與熱愛,創造著優質的內容。
抖音電商“尋找同行者”( https://www.douyinec.com/tongxing)就致力于挖掘這些優質達人和商家,助力他們在平臺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其中,“與她同行”更是聚焦于如鍋鍋一般的女性電商創作者,講述女性在抖音電商實現夢想、為社會帶來價值的故事,與她們在創業路上探索更多新可能。

鍋鍋曾經形容自己是一個不夠聰明的人:“別人做幾遍就能學會的事情,我可能要做300遍才行,但好在,我每做一遍都會有新的思路出現。”
但如今看,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份“不夠聰明”,讓鍋鍋能夠堅持至此。
雖然過程中也偶有坎坷,但鍋鍋卻并不介意:“如同爬山一樣,摔倒在所難免,可登上山頂向下望的那一瞬間,你會覺得一切都值得。”
山頂的涼風吹過,鍋鍋覺得自己還能再爬兩座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