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經歷了三四個月的籌備后,北京姑娘張沫凡第一次入駐抖音電商做直播。她對自己的抖音電商初試水的預期,是一場銷售額到200至300萬元。結果出乎意料,首次直播,直播間觀看人次273.7萬,銷售額達到1568.2萬元。
首播沒“翻車”,還有超1500萬的銷售額。吃驚之余,張沫凡做了仔細的復盤,她認為真正造成如此火爆場景的,是這個平臺上有靈感創作的空間,使她真正通過短視頻、直播的內容,與消費者實現深度交流,產生信賴,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溝通上的障礙。
“在這里,內容自然轉化的能力可以發揮極大效應。”張沫凡說。

張沫凡只是涌進抖音電商的內容創作者中的一員,過去一年,有627萬作者通過平臺獲得收入,其中新入駐的作者達410萬人,有150億單商品通過平臺電商作者走入千家萬戶。
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舞臺?
反 “馬太效應”:成熟達人、新晉達人都有機會
馬太效應,一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廣泛存在于科學、商業、經濟學等領域。
但是,無論是對于科技公司、內容平臺,抑或是電商平臺甚至是一個社會系統來說,馬太效應都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它意味著某種停滯,當新勢力沒有出頭的機會之時,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圈層固化和創新能力的弱化,最終導致體系的衰落。
但“馬太效應”又是屢試不爽的“真理”,很多平臺都試圖對抗,但效果并不明顯。
近期,一組數據吸引了筆者。
在11月23日抖音電商作者峰會上,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透露,抖音電商平臺上累計GMV破千萬的作者數量已經超過1.9萬,是去年同期的2.3倍,這意味這個平臺上有“頭部”陣容的達人。
不過,固化卻沒有出現——同期,累計GMV破百萬的作者數量達到了11萬以上,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換句話說,中小型作者也在這個平臺站穩了腳跟。
通俗的說,就是一個社會已經有2萬個千萬富翁的情況下,又出現了十幾萬的百萬新富,這也是經濟學家最贊許的“橄欖形”結構。
大量的潛力型作者紛紛涌現,說明他們不但沒有被頭部“壓縮發展空間”,反而展現了勃勃生機,使得抖音的創作者生態日益豐富和堅實,筆者將這些人稱之為“新中堅”。
回鄉創業的大學教授@谷哥(徐志新),就是典型的“新中堅”,一年時間里,他的粉絲數量從4萬增長到近25萬,單場銷售額從幾千元迅速漲到200萬元;物理教授@不刷題的吳姥姥 也是,她在抖音電商的GMV一年提升了近百倍。
不止如此,我們還看到了將英語表達、詩詞歌賦帶到直播間,用“知識帶貨”的@東方甄選 主播,一周漲粉超千萬;看到了綜合類帶貨作者@琦兒Leo ,5月入駐開播第一場就漲粉20萬,帶貨銷售額超兩千萬元。主持人沈濤成為內容作者和主播僅一年,憑借專業的主持風格、精細化選品實現單場直播銷售超千萬元。
他們不是專業的直播者,有的是剛剛開啟創業的新達人,有的是希望在這里找到事業拐點的人……他們不但帶來了風格多元的內容,也鼓舞了更多人參與其中,并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增量。
抖音電商何以逃離“馬太效應”陷阱?
筆者認為一個關鍵的要素是,抖音日活躍用戶超6億,它的內容和用戶需求是非常具有“長尾效應”的。也正是因為超級長尾,給無數尋找到細分領域的創作者,提供了廣袤的發展空間。
所以,這種“反馬太效應”的出現,首先建立在抖音電商的流量、內容覆蓋面和生態包容度之上。
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也多次表示,平臺致力于為電商從業者提供健康穩定、充滿希望的生態,讓內容創作者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這意味著,平臺為達人和商家經營提供了各種機制保障。
例如,2022年3月,抖音電商正式啟動“春雨計劃”,宣布將充分傾斜資源,提供更多的流量激勵、權益保障和業務助力,鼓勵商家和達人創作優質電商內容,提升長期經營效率。機制保障,讓無論是成熟作者還是新晉作者,創作綜合類內容、垂類內容等等,都能獲得一席之地,有發展的機會。
而與長尾空間的重要性堪稱等量齊觀的另一個優勢,是抖音電商作為全域興趣電商平臺,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一點,我們接下來著重討論。
內容+貨架,全域興趣電商為作者提供更大舞臺
過去比較長的時間里,抖音電商主要是通過短視頻和直播促成“即時消費”,這形成了抖音電商的特色之一。
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抖音電商全局的GMV中,貨架場景帶動的GMV逐漸上漲,峰值時的占比超過了30%,商城、店鋪、搜索與此前的短視頻、直播一樣,增長迅猛,這就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了更豐富的變現機會,這也促進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和專業度的提升。而對于不以開播為主的作者來說,經營好貨架就能有收入,促成了抖音電商平臺上作者生態的多元化。
為什么抖音電商升級為全域興趣電商后,對創作者生態的繁榮,和抖音電商的發展,不是簡單的1+1這么簡單呢?
首先,從商業邏輯來說,抖音電商做的是興趣電商,過去以內容場為主,也就是以直播和短視頻為代表的帶貨場景,主要的路徑是“貨找人”。
而現在,隨著店鋪、櫥窗、商城等渠道的補全,填充了依賴用戶主動搜索的場景,主要路徑是“人找貨”,滿足的是消費者主動消費的需求。
這就相當于形成了“雙輪驅動”的局面,今年以來抖音電商貨架場在618和雙11分別取得了快速的增長,成為商家和達人實現增長的一個重要新場域。
說到這里,還是要回答那個問題,為啥全域興趣電商能夠為作者提供更好更大的發展機會呢?
首先,雙輪驅動,意味著能力各有側重的創作者都能夠抓住機遇——在這個世界上,既有遇到直播就興奮的內容創作者,也有供應鏈強大、精細打磨產品的貨架經營者,而完善后的雙場協同,使得每個人可以各得其所。
而且,這兩個場域是打通的,意味著每個達人都可以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表達和經營——人生貴適意,創作者無需勉強自己非此不可。
第二點,貨架場意味著作者在下播的時候,依然可以承載用戶主動的消費需求,“不開播也有收入”,這很重要,但筆者認為好處還不止于此。

這是因為,直播型消費的決策窗口很短,更適合客單價相對低、決策成本低、決策速度快的日常生活消費品;而貨架電商可以讓消費者從容選擇、比價,可以容納客單價、品牌勢能更高的商品。
而且,如果消費者養成了“看后搜”的習慣,會很好地連接內容場景和貨架場景。用戶看短視頻種草,翻到評論區,就能看到商品信息并一鍵搜索,搜索便于用戶比對下單,而且,用戶養成搜索習慣,便會反復搜索,那么就會給作者和商家帶來復購量。
第三點,筆者認為,抖音電商的“雙輪渠道“,還正在早期的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有過平臺創業階段的人都知道,一個平臺發展早期,是紅利最豐厚、格局最不固化的階段,是平臺扶持力度最大的階段,所謂“大局未定,人人皆為黑馬”。
在很多創作者遇到發展瓶頸的當下,抖音電商特別是貨架場,提供了抓住機遇的重要窗口期。筆者建議,電商作者一定要主動去抓住內容場+貨架場融合的新機會,這樣一個機會很可能會成為事業躍遷的關鍵舞臺。
無憂帶貨,安心經營
對于電商平臺來說,機遇期固然重要,但平臺治理也非常重要。
比如,有一個新的大型商場建成,大樓很高檔、品牌也很上檔次,但是管理不力、環境骯臟、投訴頻繁、商譽不佳,請問你還會選擇么?
十幾年前,采訪過一個商業地產的專家,他說一個投資商鋪的秘訣——如果一個商街,一開始就做爛了,口碑不好,那你就不要考慮了,因為一開始就做爛的,基本沒可能好起來,這個惡性循環是永遠向下的。
同樣,對于電商作者來說,他們的前期投入也很大——規模化經營的要投入團隊、供應鏈;單打獨斗的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也就是人生的機會成本。所以,一個真正好的創作者是不僅僅希望賺快錢的,他們一般都希望能夠持續經營,不斷的成長。很多人不僅是把電商運營看作賺錢的手段,還希望能夠成為一份事業,并且10年20年的長期干下去。
要實現這個夢想,平臺治理就很重要。如果沒有好的治理,那么早期的紅利,就無法轉化成長期的復利。
魏雯雯在作者峰會上宣布,抖音電商已推出“無憂聯盟”, 在精選聯盟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提供產品、工具、基礎設施、物流客服能力等,幫助作者升級選品+履約等全鏈路能力。
這一舉措將強化電商作者跨品類帶貨的信心,實現“作者無憂帶、粉絲無憂買”。
當然,并不是“兜底”就可以解決問題,有時候還需要嚴格的制度保障。在這方面,抖音電商的手也很有力,據《2021抖音電商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度報告》,去年,抖音電商全平臺全年處罰違規創作者97.1萬人,其中百萬以上粉絲的有8484人,1.1萬人被永久關閉電商權限,全年攔截違規商品發布超9100萬次,清退嚴重違規商家超4萬個。
筆者觀察,抖音電商自成立就一直強調平臺治理,比如,該平臺以“品質保障,售后無憂”為標準,推出16項消費者權益產品。全年支付1.8億元保障基金,用于幫助消費者維權。通過“全密文保護”等風控措施,保障消費者信息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電商之于創作者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地方,也是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找到自豪感、獲得感和價值感的平臺。在這方面,抖音電商推出“螢火計劃”,引導和激勵電商創作者低傭金帶貨圖書、農產品及非遺商品,助力知識普惠、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這樣的創作環境和營商環境,是適合作者成長的。
在筆者看來,抖音電商的全域化升級和生態建設,從增加創新力和促進新的多元化生態兩個角度入手,是有著長期主義價值的創新,也是打破電商達人們事業發展僵局、拓展事業發展邊界的很好的策略。
希望抖音電商與它的創作者生態,都成為不斷破局的選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