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一些傳統的“老手藝”,正在短視頻、直播平臺煥發新生。許多幾乎要淡出大眾記憶的傳統手藝,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引發熱烈討論,甚至成為全民關注的“頂流”話題。傳統文化的爐火因此越燃越旺,非遺傳承的道路更加柳暗花明。
衣袂飄飄地靠一根竹竿“一葦渡江”,心靈手巧地把一個個漢字嵌進豆糖,巧奪天工地鏤空雕刻一枚同心球,在江南煙雨中撐開一把千年前的同款油紙傘,制作一束幾近失傳的南京絨花……這些珍貴的文化記憶,如今已是短視頻平臺的尋常內容。
非遺傳承人精湛的手藝,贏得了網友們擊節贊賞。然而,僅僅“看見”還不夠過癮,很多人都希望擁有和體驗。在很多匠人的抖音視頻和直播間,都能看到網友表達購買、體驗的意向。
隨著“興趣電商”的興起,以“新消費”支持“老手藝”,不僅是市場孕育的新需求,更是傳統手藝“老樹發新枝”的新機遇。
讓更多人“看見”,僅僅是激活“老手藝”的第一步。要讓非遺傳承轉向可持續的軌道,則必須為匠人們探索出一條能夠持續獲益的道路。畢竟,傳統手藝再獨特、高超,其本質仍是維持生計的本領。許多“老手藝”走向沒落,都是從手藝人無法享有體面的生活開始的。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承非遺,不僅要讓手藝“看得見”,更要讓手藝人“活得好”,既接受捧場又擁抱市場,非遺傳承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事實上,這種愿望正在照進現實。比如,升級為“全域興趣電商”的抖音電商,不僅為非遺傳承人們搭建了展示匠心和技藝的大舞臺,更為他們鋪好了“老手藝數字化變現”的新路子。
推廣織羅技藝的非遺傳承人朱立群,就是這種探索的直接獲益者。他把織布機搬進直播間,把產品掛到網上,既讓網友們看見了織羅技藝的精湛,也讓他們能一鍵購買優質絲織品,能夠親身體驗傳統工藝的精妙。“老手藝”有了新銷路,不僅增添了手藝人的信心,更推動了傳統手藝與現代生活的有機融合。

非遺傳承人朱立群正在直播
抖音電商第二屆生態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看見手藝計劃”幫助非遺傳承人累計帶貨成交額年增15倍。15倍增長速度背后,是越來越多非遺傳承人走在了“老手藝數字化變現”的路上,是越來越多傳統手藝實現了持續的價值轉化。
無論是對非遺傳承而言,還是對于傳承非遺的手藝人而言,這都是一個好跡象。它意味著,一些幾近沒落的傳統手藝人,不僅能活下去,還能活得好。這無疑增添了非遺傳承的信心和動力。
抖音電商,是正努力成為“既創造生意價值,又創造社會價值”的平臺。對于非遺傳承而言,為傳統手藝人創造生意價值,實際上就是創造非遺傳承的社會價值。當“老手藝”既叫好又叫座,傳統文化傳承方式也就能實現從手機屏幕飛向尋常百姓家的轉變。
事實已經證明,傳統文化的傳承,最優的路徑就是進入市場、融入生活。通過內容、技術和資源的融通,抖音電商正在為非遺傳承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它不僅滿足了傳統文化傳播的需要,更是打通了傳統手藝生生不息、持續發展之道。
我們樂見更多“老手藝”擁有新舞臺,找到新銷路。當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被“看見”,當越來越多的非遺產品進入千家萬戶,才會讓更多手藝人活得好,進而讓傳統手藝世代相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4-2017 生活周刊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如果本站部分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對本站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投訴聯系:lianxi@sohu3.com